人们普遍认为,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在体现,通常反映了一人的修养状况。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然非常注重自己的孩子要懂礼貌、讲文明,并把它当作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但是,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孩子一旦离开了家庭,他的言行就要受到周 围社会语言环境(如幼儿园、公共场所、同伴交往等)的影响。若这些语言环境中有不良用语的存在,则孩子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模仿,令家长头痛不已。其实,孩子很小,模仿能力也很强,很快就学会了一些不文明用语,这并不可怕,只要家长采取适当的引导策略,并自始至终地为孩子创设充满文明用语的支持性环境,那么,孩子不良用语的消除就指日可待了。 (1) 忽略孩子的不文明用语。若孩子偶尔在父母面前讲了一两句从同伴处模仿而来的粗话,那么,家长对这些话语采取的最好态度是置之不理,即对孩子的不文明用语忽略不计。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能够理解的词汇也是较少的。孩子虽然在不经意间模仿了他人的不文明话语,但他可能并没理解该话语的意思,也不知道这些话是不可以说的,只是觉得好玩,就说了出来。父母不接应孩子的这些话语,孩子就会认为他说的这些话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同,自然也就没有再讲的欲望了。 (2) 制止孩子的不文明用语。家长对孩子多次出现的不文明用语应及时制止,制止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对儿童的道德判断做过研究,他认为儿童在5岁前的道德判断处于他律阶段,在这之后则处于自律阶段。他律是根据外在的法则所作的判断,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成人 的规定,是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判断,而自律是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判断。在他律阶段,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因此,当孩子讲脏话时,家长要告诉他这类话是脏话,讲脏话不文明,讲脏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而且爸爸妈妈、幼儿园老师都不喜欢讲脏话的孩子; 在自律阶段,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是非标准,但有时也会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所以,家长应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导孩子,使孩子认识到讲脏话是不文明行为,是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不容的。 (3) 要对孩子进行文明用语的教育。注重孩子语言健康的培 养应该是家长不可忽略的责任。为了改变孩子从外面学来的不懂礼貌、说话粗鲁的言语行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并通过言传身教为 孩子创设一个民主、礼貌、和谐的家庭语言环境。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一方面,家长要保证自己不讲不文明的话,否则,孩子将会把家长扔过来的脏话原样踢给家长或同伴,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 家长要多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自觉引导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以及如何使用文明语言表达不满、愤怒等消极情绪,这样,就可避免孩子用脏话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不满与愤怒。来自《0-6岁小儿语言教育》作者 周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