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用日本人的评论说:“中国的父母给了孩子世界上最多的保护。”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相当多的中国父母并不真正了解今天的孩子。 《中国妇女报》“关心下一代”专版曾以“别让我累死在起跑线上”为题,介绍了一项最新调查《中小学的八大烦恼》。也许会让父母们大吃一惊,孩子们的八大烦恼之首竟是“父母不能理解我。” 请看介绍:27%的小学生将“父母不能理解我”列为主要烦恼之一。这类题目包括: • 爸爸妈妈不相信我(12. 9%); • 父母只知道关心我的学习成绩(31.5% ); • 我想做的事情父母总不让我做(26. 6% ); • 我不知道怎样向父母说出我的想法(33. 7% )。 这些题目的平均率为26. 34%。另外,有19%的小学生选择了“我不愿学父母为我安排的学习内容(钢琴、计算机、美术、舞蹈、书法等)”。 教育专家认为,教育孩子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更要因势利导,不可蛮横。 假如你想让孩子学习绘画,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兴趣,然后,再用似乎偶然的方式让他产生兴趣,逐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使其主动地去学习。千万不要强加于他,又是叮咛,又是催促,弄得孩子对这种学习成为负担,产生了逆反心理,也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不少父母一提起教育孩子就头疼,原因就在于他们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认识强加在了孩子身上。他们忘记了孩子因年纪小,对许多事物还处在神秘、模糊的阶段,就此行事,怎能不适得其反呢? 当你看到孩子用纸船在水盆中玩儿,不小心弄了一地水时,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的纸船毁掉了。然而,你可知道,在你眼里的那是小小的纸船,但在孩子眼里,就可能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 当孩子与邻居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你也许会强硬地告诉他,下回不许和那孩子玩了。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又玩得不分彼此了,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那么复杂。教育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特点,绝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否则,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甚至毁掉孩子。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长成大人的人”,于是髙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甚远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剥夺童心、童趣的事情。如不许弄湿鞋袜、不许玩泥沙、不许上树等,认为玩耍是浪费时光,强行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如:加做父母布置的作业、练书法、学弹琴等,根本没有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也许孩子的许多言行、举止、乐趣和嗜好,在大人眼中是荒唐可笑的,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心中它们却是美妙的,是他们的天堂和乐园。不管父母认可与否,游戏是孩子抒发情感、认识世界的主导活动。 孩子通过自由游戏获得感性知识,接触世界,观察世界,开发了智力和创造力。在自由游戏中,他们渐渐明白了人怎样和自然界打交道,劳动怎样改变世界,自己应怎样接触世界。不管是做什么,如玩泥巴、挖沙子、绘画、做玩具、过家家、垒房子等,孩子的双手灵巧性受到锻炼,四肢的运动促使了大脑最富创造性区域的开发。 如果认为孩子会越玩越野而横加阻拦,试图束缚其手脚,那么会对 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正确的方式是,只有在孩子玩耍人迷或出格时,教育他们注意安全和卫生,诱导他们将兴趣转移到高雅、益智的游戏上,而不应粗暴地干涉、严厉训斥甚至拳脚相加。来自中国纺织出版社《给孩子一生的财富》编著:欣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