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怎样学习语言的? 儿童语言发展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理解和产生能力发展的总和,主要指学前儿童 (从出生时起到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儿童)口语和书面语的发展,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还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理解的词为标志,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自婴儿呱呱坠地之日起, 语言的学习就一直伴随着他们。 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的语言学习,为正式的语言运用做好准备,这段时间内儿童的各种语言学习现象被称为前语言发展。 前语言发展阶段,儿童虽然还不能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开始理解语言,这是语音敏感 性获得的关键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期后,从1岁半开始,儿童正式进入语言发展期。 在语言发展期,儿童逐步获得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等语言形式,理解常用词汇、句子的含义,并利用已经获得的语言形式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到学龄前期结束时,儿童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对书面语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正常儿童如何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而抽象的语言呢?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富有魅力的问题。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儿童语言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解释,这些解释对语言是什么、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孰重孰轻等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其中对儿童语言教育影响较大的有: 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先天论、认知相互作用论和社会相互作用论。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刺激一反映之间的联系,强调周围 的语言环境和他人的强化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先天论主张,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儿童语言学习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人类的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发展的整个过程,先天论否定环境的强化是语言发展的决定作用。认知相互作用论的特点是: 语言是一种表达意图或意义、受规则制约的符号系统,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儿童的语言是主体与坏境中的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相互作用论认为,语言具有一定的结构,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语言的获得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基础,同时语言的获得反过来也会影响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这些理论流派分别从各自研究的兴趣出发,对影响儿童语言学习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对正确认识儿童语言学习的 机制有一定的帮助。现在一般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先天成熟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认知的发展水平是 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外部的强化和模仿有一定的作用,丰 富的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儿童参与交际活动的情感态度的 作用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来自《0-6岁小儿语言教育》作者 周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