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对孩子逬行挫折教育 当代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宠儿。当代的家长,都生怕孩子受到丁点儿委屈。于是,在一些家长的全力呵护下,浪多孩子一遇上挫折便无法承受,甚至出现了轻生和犯罪的悲剧。 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遭受点挫的。经不起挫折的人,往往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任何理想都无从实现。作为家长,应该及早对挫折教育,提高其抗挫能力,才能帮助孩子创造汕烂的入生。 2000年7月12日,从辽宁本溪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某中学女生杨林,在高考试题答案从公布后,自测成缋不够理想,竟在卧室里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花一样美好的生命。 7月24日,全国高考成绩发布,杨林的成缋令人扼腕:她的高考成绩是542分,比辽宁省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高出近30分。这样的成绩可以考上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一类本科院校。显然,这个结果对已逝去的18岁的生命来说是来得太迟了。 7月13日5时30分,杨林的同学自发地从家中赶往县殡仪馆, 去参加杨林的葬礼。那是一个并不晴朗的日子,天空有些阴,一如人们沉重的心情。 一位参加葬礼的女同学说:"别提这件事了,太可怕了。" 一位男同学说:"你问我会记得她多久?我想会是一辈子,会是永远。" 因为她曾是那样优秀,有那么多诸如可爱、开朗、刻苦、助人为乐之类的词语让人联想起她。 杨林这年18岁,是父母的独生爱女,每天都承受着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从小到大,她的成绩也一直是父母骄傲的资本。 杨林的父亲是县上的干部,受人尊重;母亲做生意,收入颇丰。与一般同学相比,她的家境是让人羡慕的。上高中后,杨林担任了班长,在课余时间帮助老师做了很多工作。书法和绘画是她的特长。高三毕业时,她给每位同学的留言都是那么诚恳、真挚,还加上了自己颇有创意的简笔画。 杨林不仅功课好,而且1.69米的身高在女生中颇为抢眼。她的百米短跑成绩保持着全校第一。利用假期,她还学会了电脑和驾驶汽车。高二文理科分班后,杨林卸下班长一职,在学校学生会任秘书长。她的英语成績在这所学校的重点班里是一流的。 杨林在分班后起初成绩只属于班级中游,但不长时间她的成缋就上来了,并且稳定在前5名之内。这次高考所得的542分在班上名列第四,对于杨林来说,属于正常发挥。 高考前的杨林与同学一样,沉浸在大考之前的紧张学习中。在完成自己功课的同时,她还曽经帮助同学解决难题。 7月12日,教育部门在网上公布了高考试题标准答案。那天上午,她在同学家中利用电脑查了标准答案,并估算了自己的分数是520分左右,她觉得不是很理想。据同学讲,当时她并没有出现大的情绪波动,还与同学玩了 一会儿扑克,然后才回家。 中午吃饭时,杨林同家人和亲属讲了自己估算的成绩,并在饭桌上和家长议论了分数与所报志愿的情况,认为考上理想大学的希望不大。当时,杨林表面上情绪一直很平静,没有任何要自杀的迹象。 吃过饭后,送走了亲戚,杨林父亲回到自己的房间午休,杨林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锁上门,拉上了窗帘。她的父亲一觉醒来,叫女儿不见回音,房间里也没有一点儿动静。敲门不开,感到情况不妙的父亲撞开女儿的房门,发现女儿上吊了,绳子拴在窗户上方的暖气管上,巳死去多时。 闻听杨休自杀的消息后,校长、老师、同学无不感到震惊与惋惜。在记者采访时,杨林的同学说:"太可惜了,怎么也想不到会出这种事。她平时非常出色,高考后估分也能考上大学,不过是差了一点儿。她太要强了。这件事应该分两方面看,一方面是杨林自己死得不值,另一方面,她也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她父母该有多伤心!" 杨林的班主任对杨林之死表示极为惋惜:"谁出事,也想不到她会出事。杨林非常优秀,文体功课样样出色,又是学生千部,平时很开朗,542分在班上名列第四对她来说是正常发挥,上吉大、辽大没问题。谁想到会出这种事,太可惜了!平时一点迹象都没有。" 何谓"优秀"与"出色",习惯认识有偏差,品质、性格如何? 生理、心理等综合素质容易被疏忽,望引起家长的警觉。 2000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升学率为56%一58%,这就意味着要有一小半的学生不能升人大学。当这些学生必须面对与接受这种必然发生的事实时,我们期望社会和家长给他们提供一个轻松的、没有过重心理负担的环境,使他们能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 可以肯定地说,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是一个人最适合的选择,因为社会是由多种职业构成的,走向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条。况且,何谓成功本身就千人千说,从来没有过一个绝对的定义。 在本溪杨林母校的教学楼里,摆放着一面大镜子,上面写着:母校留念一一2000年全体髙中毕业生赠。每位老师和同学在上课前都会看到它。或许,人们会想到那位已随风逝去的18岁女孩曾留下的美丽笑容、矫健身影和如铃歌声。可那些美好的过去已不再,留下的只是无法诉说的无尽思念。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20岁以下的自杀者占自杀人数8%左右,其中2/3就是杨林这样被人们通常视为"优秀"的孩子。杨林的自杀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当事人对应激事件最消极的应对方法。如果人要回避一件事,最极端的做法就是消灭自己。杨林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她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这种心理来源,可能是由于对已经取得的荣誉、地位过分依赖。当这种期望异于平常且落差太大时,就会促使一个虽然生理上成熟但在心理上还很幼稚的孩子作出极端的选择。 由此可以看出,杨林虽然成绩很优秀、家境优越,可她的心理是不健全和不成熟的。 我们常说环境塑造人,人应当适应环境,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估量自己。当挫折来临时,要让自己困惑、焦虑的心理冲突找到一个宣泄和平衡的路径,就像一个人迷了路要问路一样。一个学生面临挫折、困惑时,应该多同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而此时,家长与老师也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不宜在他们原本脆弱的心灵上再施重压。 车辆急转弯,极易甩掉人;人生转弯时,父母要多方留意,格外关心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