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游戏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都市小镇,成为孩子们的”乐园”。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游戏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万变不离其宗,其以同样的吸引力吸引着孩子,其吸引力甚至比游戏厅更甚,不少孩子深受其害,成绩一落千丈。 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孩子,他们能理智地认识它,不是一味地玩,而是想驾驭它,超越它。玩游戏能到这种地步的孩子也是一个人才,但想来这与父母在其中的教育引导应该不无关系 成功典范 现在的孩子都爱玩游戏,还花样百出,随着网络的兴起,游戏也都搬到网上玩了。可家长对此是担心不已,怕担误了学习,怕学坏了,可又百禁不止。 北京景山学校却出了一个玩游戏玩出了名堂的廖晶。由此看来,凡事都是双刃剑,就看朝哪个方向发展,家长又该怎样去引导。 不少孩子是在上高小和初中时开始迷恋网吧的,这也是廖晶游戏玩得最”野”的时候,不过当他对游戏编程产生些兴趣的时候,有幸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支持,得以从一个游戏虫很快地转变成一名程序迷。 廖晶通过多年的潜心实践,交上一份颇具价值的答卷—— 他参与编写的《自己动手编游戏》一文受到学校和出版商的青睐。一时间,廖晶成为同学中响当当的新闻人物。当许多家长和老师”谈玩色变”时,一个年仅17岁的小男生不仅能让游戏登堂入室,而且还能将自己”玩游戏的名堂”诉诸文字,实在令人称道。为了挖掘游戏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文质彬彬的廖晶。 风华少年的游戏情结 谈起”疯玩”游戏的往事,廖晶显得冲劲十足:编游戏的想法始于灵机一动。我从1995年考入北京景山学校数学试验班,当时学校开设了电脑课,讲的都是QBAS1C编程方面的知识。编程要有逻辑思维的能力,而我的数学较好,因此一涉足这一领域,我就比其他同学技高一筹。一有成就感,兴趣也逐渐地培养起来。那时老师让我们尝试着编一些小游戏,如猜数字、石头剪刀布等。当时我认为游戏是”天才们”用高深的技术完成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自己不过是一个欣赏梦的人。当第一次接触大型游戏《仙剑奇侠传》时,我便被它精雕细刻的美工、如梦如幻的音乐所陶醉!我不知玩过多少次,也不知有多少次在梦中与李逍遥、赵灵儿相遇,我深深地为他们的爱恨情仇、铁血柔情所感动。更重要的是,我为该游戏所运用的电脑技术所折服!当我与同窗学友津津有味地谈论此款游戏时,不禁突发奇想:我也要编游戏! 说干就干。于是,我开始在书店、网上寻找编游戏的资料。每每找到编游戏方面的资料,我都如获至宝、心花怒放,把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细细品味,同时不忘学以致用。后来,我了解到游戏都是用编程语言编出来的,于是着手编一些很小的游戏,加上老师的辅导,所付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的处女作,关于人工智能的”五子棋程序”得以诞生。重温《仙》的身影,再看看我的”五子棋程序”,相比之下,其画面真是天壤之别!从此,我编经典游戏的雄心也日益膨胀了。 快乐少年的游戏观 在廖晶的眼中,游戏世界既有充满无限生机的欢乐谷,又有充满陷阱的垃圾箱。因此,他始终告诫自己要做一个知识型的游戏迷。我玩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别人的设计思路,从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判断游戏的好坏不是看它的可玩性,而是看它在设计上是否有独到的匠心,其图像、声音、服务系统是否有过人之处。除了对少数极为经典的游戏精心钻研外,其他游戏我不过是蜻蜒点水,走马观花,看看画面,听听声音而已,我很少能玩通关。在我看来,玩游戏与编游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科学地玩游戏的同时,把握好玩游戏的尺度,你非但不会变成”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的”笨小孩”,还能学会编游戏的妙法。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放松身心,真是相得益彰,其乐无穷。 无怨无悔游戏路 廖晶说,自己的点滴成功归功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我小时候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家中的玩具我基本上都拆过,为此,经常因为把玩具拆开了却装不上而遭到父亲的责骂。对于电脑这个新鲜事物我自然更感兴趣了。首先是听到这个名字”电脑”——”带电之脑”后,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就开始学习它。先是买了几本有关DOS的书,一边看书,一边上机实践, 觉得它果然神奇无比。后来学校开设了电脑课,全面接触QBAS1C编程,从开始的函数调用,到后来的递归,回溯,再到广度优先搜索、启发式搜索等,我渐渐地迷上了编程。看着电脑能如此快速地按照我的程序一步步执行,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我渐渐把编程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景山学校电脑爱好者协会的成立,为电脑爱好者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强手如林的氛围中,与各路豪杰切磋技艺,我时常会有”江郎才尽”的危机感。基于此,我经常逼着自己”充电”,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游戏欢乐谷中的小能人到底能走多远? “我不仅想成为编游戏的贏家,而且想做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廖晶大声说。廖晶觉得,重要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而且游戏和编程的理性思维很强,自己优秀的数理化成绩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此。廖晶是学校现任计算机爱好者协会主席,而前任主席目前已考人北京某名牌高校计算机系。景山学校郭善渡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游戏玩得太多,但缺乏引导,编游戏则是学生从好玩到热心编程的最佳办法,且设计的游戏多为棋类、迷宫、俄罗斯方块等益智型的。电脑游戏并不是坏东西,更不是”电子海洛因”,只要引导孩子从玩到会学、到适度,对他们来说有益无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