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确定使命,使命驱动信心,信心激发勇气,勇气衍生,激情,激情爆发能量,能量成就生命。生命促使你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就像在教育孩子之前你应该弄清楚自己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样,孩子需要趁早弄明白自己渴望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孩子不仅要认识到自己此生意义重大,还要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都应该与他们的既定目标有联系。有了明确的使命感后,孩子才有可能培养出成功所需的品质,如积极性、说服力、决断力、韧性、诚实正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我们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由他们的好奇心、求学欲及求胜心决定的人生之路。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精神境界,也希望他们尽早决定自己要走上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我们或许还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基于基本价值理念的是非观,并希望他们在这一是非观的指引下诚实正直地为人处世与生活。另外,许多父母还希望他们的孩子能获得内在的满足,并拥有一个既充实又有意义而不需要与他人进行个人价值攀比的人生。 父母的希望,利于孩子使命感的确立。为了让孩子产生使命感,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产生安全感、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旦拥有这3种情感,使命感的确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使命感一旦确立,孩子就会更加关注他们手头的工作,而不是他们给其他人留下的印象。那些没有安全感、不受人待见或缺乏自信的孩子为了缓解心中的消极情绪,通常会想尽办法争取他人的认可。 可惜,这个社会一直在鼓励孩子与别人进行各方面的攀比,如比谁更强壮、更有吸引力、更有钱或更时尚等。那些热衷于超过别人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自负,或产生一种扭曲的自我价值感。研究显示,这类孩子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困扰,因而更容易抽烟酗酒、滥用药物或养成毫无规律的饮食习惯。对所有人来说,培养自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职责,培养有益的人际关系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们首先要找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或需要培养的技能,然后集中精力为这个目标奋斗。 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中并没有使命感,因此,他们经常发出“我好无聊”、“上学真没劲”这类的感慨。学生一旦缺乏方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他们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相应地也就不会付出真正的努力。他们做什么事都很容易分心,同时也不惜大肆浪费自己的青春。只要老师或家长督促他们努力学习,他们就会心生反感,故意和老师或家长作对。由于认为成功之路过于崎岖,许多这类学生进入青春期不久后就会放弃努力,自甘平庸。更奇怪的是,即使取得了某些成就,他们也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老师喜欢他们或自己很走运,而不愿意相信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这样想的结果是,这类学生很少有机会充分利用内在满足所产生的驱动力来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 由上可知,缺乏使命感的孩子容易出现逆反行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很容易走上抽烟酗酒、滥用药物或辍学之路;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或方向才走向极端之路的。相反,如果心中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或人生规划,孩子出现上述逆反行为的概率就小得多,一旦产生了使命感,孩子就会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分析自己出现某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评估这一行为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符合自己的长期目标。 他们目标明确,精力集中,从不打无准备的仗,因此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这让他们有能力为自己设定更为长远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从而走向最终的胜利。因此,这类孩子总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收获满足和快乐,并对自己的未来满怀希望和憧憬。他们前进是因为他们渴望欢乐、探索、建造、了解、获得知识或做出奉献,也就是说,他们前进的动力源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其他因素或他人对他们的期望。 来自《培养孩子价值观和梦想的5个关键》 策划编辑;刘荣 责任编辑:刘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