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妈妈的心愿,她们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想要的,尽一切努力给孩子最好的,不惜用自己全部的心血为孩子铺塾成功的道路,但回报总是无法与付出成正比,多数孩子的表现都难以令妈妈满意。无数个失败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很多妈妈仅仅是在用简单的物质条件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感需求。隔阂、代沟使他们无法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与子女间的距离。而这些被疏远的孩子随着身心的进一步成长,有越来越多的情感需要释放、越来越多的难题有待解决、越来越多的困惑无法解开,随之而来的是他们被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所纠缠。 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他们有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孩子也是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也有心理活动,而且他们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因此,他们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心理上的需要和愿望。他们需要妈妈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给以情感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帮助。他们有自尊,需要理解。如果妈妈不能满足孩子们心理上的需要,对他们心理上的需要漠不关心,那么即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他们也会感到不满、苦恼,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正如他们的环境和营养中缺少某些物质时会产生身体上的疾病一样。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有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特点。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有'不同的需要应该满足。他们的心理更与成人不同。如果妈妈忽视了孩子'的特点,把对成人的要求强加给他们,或用对其他年龄阶段的要求来对待他们,没有为他们提供解决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问题的条件,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产生不信任感、内疚性、自卑感等,并影响以后的发展。 当外界的要求和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相距太远时,这种要求非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反而会使他们的发展产生偏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具体的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影响,每个孩子都还具有他个人的特点,表现上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妈妈如果对儿童的个性特点敏感,采取适合于某个儿童的特点的教养方式和态度,这个儿童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反之,如果妈妈按照统一的模式,采取不适合儿童的态度和方式,或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待儿童,妈妈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不协调,甚至产生冲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孩子的特点使他彳门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孩子,妈妈更应该谨慎对待,防止他们的问题产生。 心理的“伤风感冒”与身体的伤风感冒同样不能忽视。有时,心理的疾患带来的恶果甚至比生理疾患带来的恶果更为严重。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心胸豁达,心情愉快,处事宽容大度,即使他的身体染了疾病,恢复得也比较快。反之,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抑郁偏执,遇事患得患失,小疾也会气成大病。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必须找到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一孩子的内心世界。行由心生,我们人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都与我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时候最了解孩子的妈妈们,应成为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因为妈妈无论是在对孩子的熟知程度,还是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上都比专业的医生有优势。这时候的妈妈应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琐事,教育孩子要有充分的适应力,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有恰当的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