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观察中西教育的差异,发现国外的父母认为让孩子越早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因此,金钱教育成了国外家庭教育的重点之一。 例如,挪威的孩子高中毕业大多会先打工,大学则自己安排课程并到各国旅行;德国的孩子,十八岁以下者的零用钱由父母提供,十八岁以上者则自己打工赚钱、规划理财,但若有很大的花费,如买汽车,父母就会协助负担一部分。 而芝加哥西北郊外是美国首富地区之一,当地居民通常是百万富翁,但也相当注重孩子的金钱观。我曾看过一篇当地的报道:在一个炎热的夏日里,分别有七岁和八岁的孩子在路边卖一杯一分钱的苹果汁,而路边树下的躺椅上坐着一位打扮贵气的妇女在看书,并且不时观望两个孩子的买卖行为。 每当孩子卖出苹果汁时,便会大声喊道:“妈妈,又是一分钱!”孩子的眼里闪着兴奋与骄傲,而当天下午竟嗛了五块多。其实,这位妈妈为孩子们创造真实的“买卖游戏”,目的是为了教导孩子金钱获得与工作劳动的关系,进而使孩子了解事物的获取都必须有所付出。 甚至,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总统的女儿萨莎和玛利亚,都曾通过帮忙做家务以赚取一周的零用钱。奥巴马还表示,他只给七岁和十岁的女儿每人每周一美元,作为她们做家务的报酬,如布置餐桌、清洗碗盘和扫地等。 教育专家一致认为,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对其培养感恩的心与树立正确金钱观是最佳方法,使其明白劳动的可贵,这远比口头教诲来得更有效。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让孩子自己赚钱,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更能促使孩子尽早独立! 事实上,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以满足需求、嫌得金钱,是帮助孩子从小培养独立能力和合理消费习惯的有效方式,并且当孩子付出劳力后也将更能体会父母的辛劳,进而产生“感恩”的心。以下将提出三种方法,让孩子了解“有付出才有收获”。 让孩子了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功之穗是要靠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的。因此,父母可在孩子还小时,利用浅显易懂的“说故事”方式,以及经常分享国外的事例、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深植“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观念,进而培养孩子独立与感恩的心。 让孩子自己赚钱 孩子通过打工,不仅能获得报酬,还可解决平时零用钱的问题,以培养自立意识和谋生能力。据说,美国每年大约有三百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甚至还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就去打工!”不过,教育专家仍建议孩子应于初中后再进行打工行为,以免孩子尚未建立正确金钱观,便成为唯利是图的孩子。 回馈亲人培养责任心 父母的义务就是协助孩子体验世界并懂得回馈社会,这可从家庭中开始。如父母可让孩子适时付出以回馈亲人,如协助做家务、帮忙照顾弟妹等,以此分担父母辛劳。甚至,亦可借新闻播报第三世界、原住民的资源缺乏,与孩子一同捐出物品以回馈世界,借此培养孩子的关怀之心。 来自《父母为什么教出小皇帝》 王擎天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