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把任务和要求“游戏化”幼儿具有泛灵性的思维特点,喜欢把任何事情都当做游戏一样玩,所以家长要善于用做游戏的口吻、讲故事的方式或者拟人的角色扮演引导,不要直接命令幼儿做什么、不做什么。 例如,有时幼儿不愿意换衣服,妈妈可以自己先示范换衣服,边换边说:“妈妈的袖子里有一只小老鼠(一只手),妈妈让它咏溜味溜钻出来(手慢慢地往袖子挪动),钻、钻、钻,出来了(手穿出袖口)!”停顿一下,看着幼儿惊奇的表情,然后引导他:“怎么样?幼儿要不要也从自己的小衣服里钻出一只小老鼠?” 这样,孩子就不会感觉妈妈的要求是个生硬的任务,而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了。衣服穿上了,孩子的个性也得到保护。合这种游戏化的穿衣方法有一首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咯吱咯吱上房子(系扣或拉拉链的动作)。”类似的游戏化的教育儿歌和活动方式,是幼儿教师因势利导反抗期幼儿的关键策略,如果家长需要,可以向老师们讨教。 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一旦面临幼儿的反抗就发急了:“穿不穿?不穿?!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穿也得穿!不穿也得穿!必须穿!”威吓和强迫要么使幼儿反抗更加剧烈,要么吓得幼儿萎萎缩缩,这都不是家长希望的性格倾向。 给幼儿适当的选择范围,反抗期的孩子喜欢自己做主选择,如果不让他选择,会压抑他的个性;如果让他随便选择,他还没有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幼儿教师应对幼儿这一现象的专业准备是,根据这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需要,合理安应该配置和投放的玩具与材料,使幼儿无论怎么选择都是有利于身心发展的。 正话反说,反抗期孩子的口头禅是“不”,家长说他什么,他都喜欢说“不”,有的家长就正话反说。例如,家长该带幼儿出门了,跟孩子说:“幼儿,你不要出门。”幼儿会故意说‘‘不”,正中大人之意。所以,对总爱说“不”的幼儿,家长不妨尝试这个办法。贴心提示:如果幼儿的反抗没有这么明显和剧烈,就不宜使用这个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