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妈妈说,奇奇刚刚能听懂大人的话的时候,父母就给他很多很好的正面教育,比如要跟小朋友团结,有什么事情要跟小朋友好好说,不要争吵打架。现在奇奇上幼儿园了,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他正自得其乐地玩自己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从他手里一把抢走了,他一点反应也没有,拿走就拿走,还手,也不知道告诉大人。很多情况都是这样,受了“侵犯”却丝毫不反抗,谦和倒是挺谦和的。妈妈担心,奇奇长大会不会比较窝囊呢? 同伴发生冲突的年龄特点 3岁左右的幼儿产生同伴冲突的年龄特点 3 岁左右的幼儿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在一起但没有合作〉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游戏并不多,因此也不懂什么游戏规则。但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仍然会在这个缺乏内在秩序的过程中产生,但他们对伙伴之间的矛盾关系却理解得比较粗浅,而且健忘,最终还是相安无事,分道扬镳的事情极少发生。 所以,两三岁的孩子即使平时会争吵打斗起来,但全然不是成人理解的“占便宜”“欺负人”或者争名夺利的竞争,他们只是以自己稚抽的人际交往技能演泽着从“和平”到“战争”又到“和平”的循环游戏。可见,大人强行向他们灌输“输贏”“吃亏”“窝囊”等概念就太“超前”了,孩子根本不可能理解。不管是“欺负人”的孩子,还是“受欺负”的孩子,受这些观念的误导都有害处。 4-6岁幼儿产生同伴冲突的年龄特点 孩子发生冲突跟成人社会有本质的不同,他们没有根本利益上的矛盾。父母灌输给孩子“输赢”“吃亏”“窝囊”等观念是错误的,教育孩子正确与同伴相处、学会解决同伴冲突,才是父母们应该重点关注的。 4-6岁的幼儿开始上幼儿园的小、中、大班或者学前班,同伴之间的交往情境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发生冲突的几率和原因也随之复杂。根据观察研究,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产生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 孩子争抢玩具、食品、图书、游戏场地或者座位等; 游戏规则不统一造成的纠纷; 彼此发生误解而逐渐升级为冲突; 帮助好朋友争取利益; 行为习惯不好、无故挑衅同伴; 受到他人千扰后的报复还击; 受成人的暗示而发生冲突等; 培养幼儿应对同伴欺负的方法; 避免"受害者受责备"现象。 绝大多数孩子都有过“被欺负”的经历,这是由孩子们语言发展有限、交往经验肤浅的原因导致,是孩子们彼此学会打交道的必由之路。既然大家都吃过亏,为什么有的孩子后来变得大大方方、敢作敢为、处变不惊?而有的孩子后来变得胆小退缩、敏感自怜,甚至有点“窝襄”迹象呢?这就看在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时,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了。孩子会跟随父母的教养方式,逐渐定型自己的为人处世风格。 最忌讳父母劈头盖脸地训斥、抱怨和辱骂,这会真正导致孩子“窝囊”。在成人文化中,人们通常首先这样猜想“受欺负”的孩子:为什么偏偏你受欺负了?你是不是招惹别人了?你对事情的预见性怎么那么差呢?事发后你竟然如此软弱和无能……成人有时直截了当地发出这些责备,有时通过言谈举止对孩子传达了这样的态度。 因此,孩子往往很自卑。为了维护尊严,他们宁肯独自忍受身心所受的伤害,这种“受害者受责备”现象将导致孩子受了委屈憋在肚子里不敢向大人倾诉,然后以消极的情绪和沉闷的心理为代价,大人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反而从其他方面指责孩子,孩子这时浑身回荡的才真是“窝囊气”。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封闭、内缩、胆怯的消极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