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这就是所谓的“任性" 在一般人看来,任性是孩子的消极品质,应该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制止。但是,孩子与成年人的任性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一般来讲,孩子的任性具有两重性,一种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认识范围扩大,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尊心、独立性逐渐增强,会产生“任性”的行为,这种“任性”行为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反映,表现为孩子在独立完成某件事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方面;或为了维护自尊心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方面;或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而采取一些冒险行为方面。这些情况尽管被家长看成是“任性”,孩子自己却不以为然。另一种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不分情况地随意放任自己,毫无约束。 孩子任性的原因,尽管与遗传和神经类型有关,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孩子这种不良性格的主要原因。 (1) 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备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2) 隔代喂养。祖辈不仅溺爱孙辈,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祖辈因害怕孩子受到丝毫的“伤害”,而不好向孩子父母“交代”,便一味纵容孩子。 (3) 父母缺乏耐心。对孩子不斫话,父母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4) 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放纵行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缘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換籴对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长了幼儿的任性行为。 事实上,多数孩子只是偶尔有点任性,真正很任性、养成了任性习惯的孩子还是少数。必须注意的要把任性性区分开 韧性是二种积极昀个往心品质,为着―玉见、有追求、兔_、有耐心、有独立性和反抗精神。如有的孩子家庭经济困母劝其退学做工,但这孩子在帮助家长干活的同时坚持上学读书,还取得了好成绩,这就是有韧性的表现,对此家长应当支持。 对于确有任性习惯的孩子,家长应按照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加以矫正。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可果取转移注意力5式。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父母要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 例如,一个孩子吃饭时因一点儿小事不满足就不吃了。家长批评了他,他就干脆躺在地上哭闹,一会儿又起来把桌子上的书全部扔到地上。对此,家长应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因沒_无发胜气肘,他的神经系统处在高度兴奋状态,容易引起爆发,所以不应火上浇油,大加训斥。家长可请他看一看画册,或做其他能吸引孩子的事情,以此来安定他的情绪。 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好像没有这回事似的,让他吃饭,这孩子也就会忘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吃过饭后,家长再给予耐心的教育,指出他刚才为什么不对,危害是什么,并要求下不为例。这种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2. 跟孩子较点儿劲 有的孩子越是被迁就退让,就越是骄横。认识到这一点,家长对任性的孩子就不能手软了。比如,家长带孩子出去游玩,孩子缠住爸爸要背他,爸爸不背他就哭,妈妈劝孩子不要哭,他就在地上打滚,死也不肯走。在此情况下,爸爸妈妈态度要一致,明确告诉孩子不能背他,也可以向前走一段等待孩子,直到孩了起来赶路为止。只要家长坚持不背,孩子一会儿自觉没趣,就会收场。像这样的做法,对孩子任性是个打击,次数多了他就会悟出一点道理——任性是没有好处的,从而改变对别人的态度,不再任性。 3. 找出任性的原因 有的孩子任性并非有意对抗大人,而是事出有因,有他自己的“道理”。对此,家长要仔细地了解孩子固执己见的原因,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不能任性的道理。比如,有的孩子三番五次地要求家长给他买名牌球鞋,家长不答应他就以不去上学相威胁。经过了解,家长知道孩子班里的几个要好的同学都买了这种名牌球鞋,孩子觉得自己不穿这种鞋太没面子。于是,家长告诉孩子小学生并不需要都穿这种鞋子,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适合买昂贵的鞋子,还讲清同学之间不能攀比的道理。 4. 预防孩子任性的发作 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是有规律的,他总是在某种情况下才出现固执行为的,对此家长一定要心中有数。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将要出现时,预先做好防范工作,不让孩子的任性发作起来。比如,有的孩子“客来欢,人来疯”,总是缠住到家来的客人不放,对此家长可以在客人来到之前告诉孩子要有礼貌,不要妨碍大人和客人之间的交谈,否则大人和客人就不会喜欢他,也不愿带他到客人家去玩。当客人来家时,要根据孩子的表现,或表扬他表现好,或暗示他该走了,或批评他不该缠客人。这样,不给孩子的任性发作的机会,也会使他的任性逐渐淡化。 5.适当运用家长的权威 家长平时如果能够真诚地关心孩子、平等地和他谈心、严肃地批评他的过错,就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权威,取得孩子的敬佩和信任,家长的劝说就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任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当然,家长如果像保姆一样对待孩子,什么都顺着孩子的意愿办,对孩子的无理行为也不能严肃批评,这必然助长孩子的有恃无恐心理,强化孩子的任性。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地运用权威,过严过宽都不可取。 除了上述几点外,家长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听任法。当孩子任性时,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没趣就会停止任性,然后家长再进行说理教育。 (2) 激将法。利用孩子好胜心比较强的特点,克制其任性行为。 (3) 夸奖法。利用孩子喜欢“戴高帽”的特点,调动孩子的自尊心理,及时控制他的任性行为。 任性是一种不好的品质,家长、老师、同学都不会喜欢,长大以后,这种任性的性格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及工作、生活。这些,家长必须向孩子讲清楚。同时,家长最好能让孩子感受到任性会给亲人、朋友造成的感情负担,让孩子自己认识到任性行为的不合理性。这样,孩子才会自觉改正这种不良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