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明的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遵守各种规则,而是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一旦孩子认识到他做的一些事是家长不赞同的,他也会感到不愉快,他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排除干扰,遵守相关的规则。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做事时是只看眼前不计后果的,生活经验又贫乏,因此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力非常薄弱。要让孩子意识到某些规则的必要性,家长就要在保证孩子健康的前提下,让他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经过亲身实践,孩子就会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逐渐被事实教育着建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 比如,家长想要让孩子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可是孩子每到该吃饭的时候都不按时吃,或者边吃边玩。即使给他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饭菜收起来,给他设定一个时间,告诉他只有闹钟响了才可以再吃饭。不论此后孩子如何折腾,都不要手软,一定要等到闹钟响了再给他饭吃。这么来几次,孩子自然就会明白,如果不按时吃饭,他的肚子就会受到惩罚,他就要挨饿。 别让规矩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尽管下午同事有约来家,可唐晓的父母还是不愿意错过休息日的好天气,带女儿去游乐园玩。出门前,他们与4岁的晓晓约定,玩两个小时后就得回家,否则来的叔叔阿姨就要在家门外等了,晓晓听后一口答应。可是当约定时间到了时,唐晓却死活都不愿意上车回家。晓晓父母最后只得答应,如果晓晓按时回家的话,就送给她一个玩具,女儿这才同意。 孩子为什么不遵守规则?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已经把家长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时候家长的“不行”并非真正的“不行”,仅仅是“可能不行”而已,而且这种“可能不行”还可能会转变为“行”。只要他拼命地吵闹一下,就可能达到目的。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孩子就逐渐掌握了哭闹这个可以控制家长的绝招,并由此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 其实案例中,唐晓的父母应该坚决把女儿抱上车回家。既然孩子已经承诺“两个小时后回家”,就该这样做。当然,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提前5分钟就提醒孩子,因为大多数孩子在玩得兴起时都会恋恋不舍。而运用一次次的交换条件,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 很多情况下,家长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让孩子髙兴,但总会遇到一些必须打破自己曾经制订的规矩的难题。这时,做家长的必须清楚,作为家长,你们的态度和标准将影响到你的孩子能否成为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所以必须做一些孩子不愿意接受的决定。一旦给孩子制订了某些规则,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如果家长在这件事上坚持原则,而在另外一件事上放弃原则,那家长的做法无疑就是在强化孩子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并坚定他们要赖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