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燕 当家长对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感到困惑甚至生气的时候,一定要问问孩子原因。对此,我深有体会。 一天,淼淼举着小手对我说:“妈妈,你看这是什么?”我抬头一看,淼淼手里握着好几个一元硬币,我刚想训她“你哪偷的钱?小孩子不可以随便拿钱的”,可刚到嘴边的话,立马被我咽了回去。 淼淼才4岁,她这么小,脑子里肯定没有“偷”的概念,但她也肯定不知道小孩子是不能随便拿钱的。好,就借此机会跟她讨论一下,正好听听她的想法吧!“呀,淼淼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淼淼兴奋地走到我的包前:“你看,妈妈!我是从这里拿的!我们等会儿不是要去坐公交车吗?”淼淼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为她的表现感到很满意,也非常期待我的肯定。 我说:“哦,淼淼想问题真周到,真能干呀!还帮我们准备好了待会要乘公交车的钱。哎,对了,我们乘车要几个硬币呀?”“两个呀!”“那么多下来的钱怎么办呢?”“妈妈,我来放好。”淼淼边回答,边把钱放回了我包里。 看着淼淼的样子,我暗自庆幸,如果我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而是武断地给她扣上“偷钱”的帽子,那会怎样呢? 人人都说小孩小,但孩子比我们大人要纯洁可爱得多。我们绝不是他们思维行动的决策者,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规则”的行为正是他成长的童真表现,我们不能将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孩子,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当遇到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时,要保持一份亲和与淡定,蹲下来倾听孩子,解读孩子的行为,这样既能了解事情的原因,又能用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了解正确的规则,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爱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家长朋友,您说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