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家园共育_

陪孩子享受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时间:2013-07-21 10:35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孙瑞雪 点击:
分享到:
■孙瑞雪 儿童不仅拥有生命机体,而且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儿童在跟环境的接触中,利用四周的一切,运用自己的意志和感觉,发展自己的各种功能,塑造自己。成人应该重视儿

    ■孙瑞雪

   儿童不仅拥有生命机体,而且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儿童在跟环境的接触中,利用四周的一切,运用自己的意志和感觉,发展自己的各种功能,塑造自己。成人应该重视儿童创造性的精神生活,并且要向孩子学习,保持敏感的觉察和朴素的思考。在生活中,成人应说“真”的语言、做“善”的行为、创造“美”的生活,和孩子一起享受美好的精神生活。

    尊重孩子独特的精神生活

    人类拥有物质生活,同时还拥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将人区分在不同的生命层面。这是人的不同之处,它有别于其他所有的生命状态。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成人完全不同,我们说尊重孩子,首先就要了解、接纳、珍惜这种不同。

    儿童最早期过精神生活核心的模式就是感觉,感觉是儿童走向精神的通道,儿童通过身体、情绪、感觉走向精神生活,但是最核心的部分是感觉。儿童喜欢白雪公主,就会要求穿一件白雪公主的衣服,直接呈现出来。家长会不会穿?不会。儿童喜欢蚂蚁就会一整天,撅着屁股在那里观察,儿童就会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而成人不会。

    有一天下午从幼儿园班里门口经过的时候,柔和的阳光从窗户里射进来,正好照射在一张小朋友的桌子上,我看到一个小女孩站在桌上。你知道她在干什么?她在用她的身体感觉光,我站在外面震惊了,我一直看着她,她一直站在桌子上这样做,比芭蕾更美。你仔细回家看,孩子每一个动作都是舞蹈的动作,都是极美的。

    儿童都有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在跟环境的接触中,感受生活。成人应该重视儿童创造性的精神生活,并且要向孩子学习,保持敏感的觉察和朴素的思考。因此,家长要向孩子开启一扇大门,将孩子生命中关于精神的那部分开发出来,这样孩子的成长才能平衡。精神生活是真、善、美的活动,是隐含在表象背后的本质、审美和善。它体现在平时生活事件或语言中,它就是生活本身,家长要在生活中,说“真”的语言、做“善”的行为、创造“美”的生活。

    和孩子讲“真”语言

    我们说的“真、善、美”指的不是书上理论性的东西,指的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生活中的东西。我们说的“真”语言,也不仅仅是和“假”相对, 而是对待孩子、对待自己的态度是否真诚,对待事情的态度是否公允,并相信孩子可以理解,相信孩子可以发展出积极的沟通能力。

    举例说明,你火冒三丈的时候,宝宝缠着你,你对他说:“你自己待一会儿,你不要那么烦我。”你在说假话,为什么?你对孩子不够真诚,对自己也不够真诚,你没有给孩子了解你情绪的机会。这样指责孩子,会让孩子迷茫。

    如果你跟孩子说:“我现在很生气,我控制不住我的情绪,这个时候妈妈没办法照顾你。”这是真话,你这么一说,他在那一瞬间是了解你的,他看到了真相。孩子心灵会有触动,他会愿意了解你、帮助你、给你空间。你和宝宝的心灵因为“真”的语言变得温暖。又如,打针的时候,你的宝宝哭着不让打,你对他说:“不疼。”真的不疼吗?应该告诉他真实的情况:“会疼的,但是妈妈陪着你,你能忍受的。”这就是“真”,这种“真”不仅仅包含着真相,更是心灵深处对孩子的信任。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听到不真诚的话语,那么,他对粗糙的、邪恶的语言的接受力会很好,相应的,他却无法承受爱和美好的语言。因此,和孩子说“真”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生活是平凡的,可我们仍然能在其中品尝到用心交流的愉悦,因为人就是精神的产物。尽管我们工作忙碌,但仍然可以在和孩子的交流中,用真诚的话语和孩子交谈。孩子生命中的精神被唤醒了,舒展了,满足了,这就是让孩子的生命得以滋养的精神生活。请记得,用真心,对孩子说“真”语言,架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带着关爱做“善”行为

    爱彰显的是最高的“善”,带着关爱说话、做事,会让孩子时刻都有美好的精神享受。你跟家人和朋友是否以爱的方式说话,你是否在过马路或排队时,主动照顾有需要的人。这些生活中的寻常事,决定了孩子精神生活的层次。

    你可以创造你的生活,让宝宝在“真、善、美”的生活中长大。如果你早晨起来对宝宝说:“早晨好,妈妈爱你,你应该起床了。”你听到宝宝永远都是这样:“再睡一会儿。”你可以开始吻他,吻到脸上:“再睡两分钟好吗?”“好的,妈妈。”然后两分钟以后,你对宝宝说:“宝贝起床了,妈妈爱你。”“再睡一分钟。”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我们不能再睡了,我们要起来了,看早晨是多么好,新的一天开始了。”不习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学着说,这就是在生活中凸显的真、善、美。你早晨起来对孩子说“嗨,早晨好,宝贝起床了,妈妈爱你”,还是说“嗨,起床了,都快迟到了,还这么慢”,还是对他说“你又在哪儿磨蹭?”三句话中,前面的话充满了善意的美感,后面这句话充满了烦躁和紧张。对此,孩子的心理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事实上,成人首先要唤醒的是自身,或者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教育着自己,用爱滋养自己,重新唤醒对事物的爱和敏感。

    用心创造“美”生活

    “美”绝不仅仅等同于“漂亮”,“美”的生活也绝不是遥不可及,在生活的每个时刻,我们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创造“美”。

    我们先看一天的生活。你早晨起床后,是先拉开窗帘,还是先上洗手间?这有很大差别的。拉开窗帘的时候,光就会进来;先上洗手间,在昏暗中一定会昏昏沉沉。看看早晨起来你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赶快起床,迟到了”,还是“我爱你,新的一天开始了。”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它就给你的一天定了一个基调。怎样说、怎样做,其实都是你在选择用什么来创造你和孩子的生活。早晨,让孩子在音乐中醒来,这就好像一天是一首交响乐,早晨的序曲要尽可能美一些。

    美感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对色彩的感觉,对光线的感觉,对房间墙上刷什么漆的感觉,对窗帘的感觉,对摆放的桌子的感觉,这都是美感的体现,而孩子的感觉往往更敏锐。陪孩子发现生活的美,这就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来自于生活,不来自于课堂,也不来自于书本。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居室,窗帘是什么样子的,基调和屋子里的基调是否一致?镜子摆放在哪里,镜子里会反射出什么?我们选择哪盏台灯放在餐厅?光将投射在哪里?卧室里放几盏台灯,光的感受是什么?灯的上面放一幅什么样的画?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当夜晚到来的时候,屋子里呈现的光是什么样子,是否温馨,是否有美感,是否有层次?一幅画、一束花、一个装饰物、蓝天和绿色的植物,这些都是美好的精神生活。

    带着孩子随着音乐在屋子里旋转,用书中的话和孩子进行有趣的对话,和孩子坐在那里一起听音乐,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喝着最喜欢的饮料,两眼对视,深深地看到对方,这都是精神生活。

    晚上睡觉了,躺在床上,打开台灯,在这种温馨的睡眠环境中,妈妈打开一本书,开始读最简单的故事。鸟宝宝回到了鸟巢里,妈妈守着她,要睡觉了;兔子回到了窝里,妈妈抱着他,宝宝要睡觉了……这样的小书,给孩子带来足足的爱和温馨。

    家长们,美好的生活并非遥不可及,请张开眼睛、耳朵和心灵,陪着孩子,再次和美好相遇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