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位妈妈,假日里带孩子出外游玩。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争着去放风筝,女孩用力一扯,风筝破了,男孩很生气,一巴掌就扫过去,女孩立刻哭了。这时,男孩的妈妈脸色一变,就像触电一样从座位上弹起来,女孩的妈妈连忙把她拉住。 男孩的妈妈急得脱口而出:“你真残忍!” 女孩的妈妈却笑着说:“你才残忍!” 男孩的妈妈说:“你眼看着孩子被打哭了,身为母亲,不去呵护,还阻止我去干预,这不是很残忍吗?” 女孩的妈妈却说:“孩子争吵算什么?被打一下,也没受伤,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呢?” 这时,两位妈妈再望向孩子,只见他们一同跑过来,说:“妈妈,风筝破了,你能把它修好吗?” 在这个故事里,女孩的妈妈对“爱孩子”的理解是: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习与人相处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以后能独立生活,所以要为她提供面对困难、亲自解决难题的空间。相反,对孩子太多干预,替他安排一切,帮他解决一切难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将来怎能做事?怎能生活呢?所以对于孩子,过度表达慈爱并非真爱,而是“残忍”。 明智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会事事关心,虽然这样看上去是冷漠的,甚至有些残酷,但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随地存在的,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不应该总是逃避各种危险,而应该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能力是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生活。 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做事 一天,妈妈的朋友梅阿姨来家做客。吃完饭,六岁的天宇像往常一样,站起身收拾碗筷。梅阿姨见状,立刻要起身帮忙,妈妈却拦住她说:“没事,收拾碗筷对我们家天宇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他可以做得很好。”天宇听后,抿住嘴使劲儿干着,把碗筷都端到厨房后,还拿来抹布擦起了桌子。 梅阿姨见状,连连责怪天宇妈妈:“你胆子也太大了吧?不怕他把碗打碎了?到时划了手可不得了!’’妈妈却笑着告诉梅阿姨,大胆放手,可以看到孩子更棒的一面。 妈妈的一番话,让梅阿姨深受启发。 很多父母过度保护孩子,是因为对孩子没有信心,害怕他们会做错事。不少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从起床、吃饭到上学、回家、做功课,能想到的都替孩子包办了。其实,孩子是希望父母信赖他们的。当父母信赖孩子,大胆地放手时,孩子才有摸、爬、滚、打的机会,才有独自做事的机会,才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有能力的个性。 允许孩子面对危险 暑假妈妈带诺诺去看大海,诺诺开心地又蹦又跳,一会儿在沙滩上奔跑,一会儿又跑去拾贝壳,玩得不亦乐乎。 附近还有很多跟家长一起来玩的孩子,诺诺很快就和他们玩到了一起。不一会儿,一群孩子都脱下了鞋子,光着脚走进水里嬉戏,诺诺妈妈并没有阻拦儿子,只是看着他在海里玩。这时,一个刚来的小女孩儿看见孩子们都在海边的浅水里玩耍,就想和他们一起玩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试试。”说着就准备脱鞋子下水。这时,妈妈大叫着把孩子拉了回来,板着脸吼叫道:“不准玩水,那多危险啊!”小女孩只好垂头丧气地跟着妈妈走开了,还时不时地回头看海边嬉戏的孩子们。 家长对孩子过多担心和过分保护,不让孩子独立应对危险是违背孩子天性的。危险无处不在。21世纪的孩子如果没有单独应付危险的能力,将会失去生存的本领,最终被社会淘汰。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困难和危险,不要把所有的路为孩子铺好。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为此,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做好孩子的向导,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和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