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凡事比人强的“自我优越欲望”,这种欲望在与对手敌对时,强化了竞争心理而运作。当然啦,这种竞争心理并不限于运动方面。治疗孩童的厌学症时也能加以应用。 事实上,在幼儿园便能很自然地应用竞争心理,使小孩提起干劲,典型的例子非公布名次的成绩单莫属了!看了公布之后,小孩子会想:人比我高一名,老是欺侮人的B比我差一名,“太好了,我一定要进步,好好用功吧!”另外,借由竞争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位置,或许可说是了解自己的喜悦吧!在这之前根本不知自己实力,现在因未曾想过的获胜而知道了自己的实力,那种喜悦自然会带动自己的上进心。 但是,要注意的是,竞争的效果有如“双刃之剑”。获胜了会提起干劲,如果一直尝到败绩,反而会变得厌恶念书。每一件事都让小孩子参与“竞争”,他们终会感到疲乏。小孩子如果非常认真,那么竞争失败,便会造成小孩子的自我伤害。有的小孩子会因名次的稍微下降而难以人眠。如果要利用竞争效果,就该考虑到这些问题,在此介绍几个方右。 1.利用厨房的工作,作为孩子竞争的对象。 虽然把读书的乐趣诉诸于小孩子的竞争心,但不是每次的竞争都是以念书为主。如果能轻松地利用日常仝活中的事物,会比游戏更具效果,而小孩子也会很容易地进入情况。而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取。如果妈妈忙于厨房的工作,小孩子正在念书,何不试着和小孩子做一场竞争呢?如:“好,我们来比比看,是你写生字的速度快?还是妈妈洗碗的速度快?好,开始!”如此一来,让小孩子获胜,但不可让小孩子看出是故意的,所以请勿中断工作而去看小孩的念书情形。 2.若要排名次,请“巧立名目”,使得第一名、第二名的机会增大。 怀有童稚之心的大将一山下清画伯,喜欢替部下安排大将、中将之类的位阶。而许多的小孩子似乎也喜欢这种位阶的游戏,歌曲的热门排行榜、职棒的前十名等等,由上到下,记得相当清楚。当受人欢迎的巨人队的打击顺序更变时,总是会喧闹地对着电视机发牢骚。 因此,如果将这种排名心理应用于功课上,孩子们便会涌出活力,这样不也能让小孩于不知不觉中认真读书吗?例如,聚集几个孩子的同学一起念书,让他们一起做练习,再依结果给予排名。 或是设定几个项目,如分数、速度、字的漂亮程度等等,再依小孩子的表现给予排名,如“分散冠军”、“速度冠军”、“写字冠军”等,相信小孩一定会很喜欢这个游戏! 如果每个小孩都有得冠军的机会。会更快乐的! 3.既然同是选择竞争对手,何不利用通信教育选择“看不见的对手"。 日本现在有许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通信方式的测验。每个月两次,将小孩子填的考卷送到本部批改后,连同成绩公布表一并寄回。小孩子们似乎很关心这份填有名次、名字的成绩单,他们一边等着成绩单,一边想着自己的名次会填在成绩栏上的哪一格。这种测验方式会如此盛行大概也是诉诸于孩子们的竞争心吧! 似乎没有人不会利用孩子的这种竞争心理,治疗孩子的厌学症。若要利用这种通信测验,尽可能选择会公布详细名次和名字的测验方式,再悄悄选出自己孩子的对手。 这位“架空的选手”,因为素未谋面,就算胜了或败了,其所带来的冲击也较和缓。而孩子的心理负担也较轻,能轻松地与之竞争。如此一来,孩子会对大坂的XX、长野县的XX这个月的名次大感兴趣。选择实力相当的对手,展开不分彼此的竞赛。孩子一定会全力以赴。例如有些男孩会选择女孩子为竞争对手,如果输给可爱的XX会很可耻的,于是便专心击败对手,据说后来变得令人刮目相看,非常爱念书。 4.制定一份读书的"记分表”,竞争的效果由视觉接收。 各种比赛的记分表上,胜负一目了然,有多少分自己会贏?如果能通过视觉确认与目标间的实际差距,那么也会不由得涌出干劲。如果孩子念书时也能利用这种记分表,想必相当方便吧! 例如到某月某日为止,做了几回练习或考题库就画金星,如果没做就画黑星。或是以课后的练习题为主,定出胜负关键分数,这样就能决定谁胜谁负了。其实,这是向自己的计划挑战,和自己竞争。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确知竞争的结果。如果胜了,一定会产生下一次的目标吧!当孩子乐于每天看“计分表”时,他的用功劲儿一定会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