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家园共育_

家长和孩子之间大叫大吵的后果

时间:2013-07-02 19:45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许多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大叫大吵成为家常便饭。这样的后果不言自明。孩子的言行错了,家长在批评中出现了不恰当的用语,孩子的回答也难听。接着,父母亲便提高嗓门尖叫着
 
许多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大叫大吵成为家常便饭。这样的后果不言自明。孩子的言行错了,家长在批评中出现了不恰当的用语,孩子的回答也难听。接着,父母亲便提高嗓门尖叫着威胁,或是采用高压的办法对孩子施加惩罚,于是情况往往就更糟了。
 
10岁的凯凯正在滚动一只空啤酒杯玩。
 
母亲:你会打烂的。
 
凯凯:我不会。
 
母亲:打烂了看我怎么教训你。(正说着,啤酒杯掉在地上打烂了)
 
母亲:叫你别玩,你偏要玩,还说不会打烂。看你那笨样子,把家里东西都打光了。
 
凯凯:那你昨天还打烂了一只呢。
 
母亲:你敢这样回嘴,真是没教养。
 
凯凯:是你先说我的。
 
母亲:你再说一句!气死我了,滚一边去。
 
 
凯凯:(站了起来)你走开,让我过去!

这种行为当然是对母亲威信的直接挑战,使母亲更加恼火。她抓起儿子的胳膊,生气地抽了儿子屁股几下。凯凯在躲让的时候不小心又碰掉了柜子上的鱼缸,摔烂了。碎玻璃划破了母亲的脚。凯凯看见血,怔住了,接着跑出了屋子。一直到深夜,家里人才找到他。全家一天都没安宁。
 
孩子摔坏了某件东西,或打碎了碗碟杯子之类的用具,这在生活中是常有的和不可避免的。但是因此而把事情的结局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是不可避免的吗?
 
凯凯打碎了一个啤酒杯,与他这次从自己和从妈妈那儿经受到的消极的东西相比,特别是与他的这次极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相比,前者似乎并不重要。打碎一个啤酒杯子与打击一次孩子的心理,很多父母轻率地看重了前者而看轻了后者。这关系到批评孩子的出发点问题。
 
母亲看见孩子在玩易碎易坏的家什的时候,她应该做的第一步就是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她可以把它拿走,叫他拿别的东西玩来代替。或者告诉他,啤酒杯是不可以玩的。如果母亲能够做到平心静气地说话,不首先挑起敌对情绪,当凯凯打碎啤酒杯子之后,会因为自己没有听从母亲有预见性的善意的劝告而产生真诚的歉意。他会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因为没有听母亲的劝告而自责和后悔。这时候,他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下次一定要听从母亲的劝告,啤酒杯之类的用具确实不能滚着玩。
 
凯凯母亲的粗暴批评给孩子的心理体验则是:母亲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她特别看重打碎了的啤酒杯子。基于这种感受,孩子就会极力找借口抵消这件事的重要,如“你昨天还打碎了一只呢”。正确的批评则能让孩子体会到不听母亲的劝告是错误的。因此,错误的批评方法既于事无补,又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正确的批评办法可能于此事无补,但可以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
 
宝贵的甘霖不应该只洒在花儿的叶面上,而应该渗透到花儿借以植根的土壤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