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孩子的认字能力与看书是有关系的,但是这一回答必须以一个观点为前提。即孩子看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认字能力。此外,对学前儿童来说,认字也不是语言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那么,孩子的认字能力与看书是怎样发生关系的呢?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爱看书的孩子接触书面语言的机会比较多。当一个孩子慢慢意识到大人只要读着书上许许多多的 “字”, 就能够“变出”各种神奇的故事时,“文字”对孩子而言就会有一种巨大的魅力。这种好奇心会引发孩子主动地探索有关语言文字的知识。比如一个孩子惊奇地告诉妈妈“这个字和那个字长得很像”或者“这两个字的这边都是三个点”。四五岁的孩子在看书听故事时可能还会发现有些汉字的读音是相同的。“文字”的秘密是如此奇妙! 一位5岁的男孩曾经兴奋地指着书上的“字”告诉奶奶:“大” 字真神奇,下面加一点“太”,上面加一横是“天”。孩子对汉字的字形、偏旁结构、发音等文字知识的最初体验就是儿童认 字能力发展的开始。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逐渐增强了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而这有助于他们今后真正的书面语言学习。因此,发展一个孩子的认字能力不应以识字量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为指 标。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通过看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丰富有关文字的知识才是真正发展了他们的认字能力。 正因如此,家长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不必把教孩子认字当作一项主要任务。事实上,在一本儿童图书中,孩子们对画面的关注远胜于对文字的关注。细心的家长也许会发现,孩子对书中图画的观察力有时甚至超过成人。他们往往会寻找画面中若干细节的用意或者不易察觉的微小错误,其实这和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是十分吻合的。书面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符号,当它们没有对孩子的真实生活产生实际的意义时,很难被他们真正理解。 例如:一些孩子在家长的教导下可能会认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的文字,但是因为其内涵远远超出了孩子的理解水平,那么所谓的“认字”就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记忆训练。在这种训练中,孩子即便认识几千个字,也不可能真正运用这些文字来交流和阅读。对小孩子来说,完整地欣赏一首优美的诗歌,或者享受一个童话带来的乐趣,远比急切地教他们认识几个字更有价值。 当然,因为家长反复和孩子看一些他感兴趣的书,在伴随着家长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自然地认识一些文字。如果家长能和孩子对其中的一些文字进行讨论和运用,这对孩子就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和一个喜欢恐龙的孩子看相关的图集,孩子就会在和爸爸、妈妈讨论恐龙生活习性的过程中,认识诸如霸王龙、角龙、甲龙、梁龙这样的文字。总之,只有当孩子接触的文字符号真正对他们产生意义,才是一种恰当的认字方式。来自《0-6岁小儿语言教育》作者 周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