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从开始注意成人的说话到能够理解成人的话,从牙牙学语到能够流利与成人交流,需要经历一个缓慢而持续的学习过程。 婴幼儿最初获得的语言都是具体的名称,它们依附于对特殊事物或特殊活动的领悟,随着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的丰富,婴幼儿开始发现 事物之间的一些细微差别,开始学习使用语言进行分类,用语言表示相对抽象的类别概念。婴幼儿语言学习有学得和习得两种方式。 语言学得是指婴幼儿通过听成人讲解有意识地练习、记忆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最终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的过程。在学得语言的过程中,婴幼儿需要一定的努力和分析、归纳等认知能力的参与,可获得更多的是语言形式和有关语言的知识。学得的结果是可以立即通过测试观察到的,具有计划性和可预测性,学习的效果能够即时表现,但容易忘记。 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和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上,他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只是在自然而又迅速、流利、灵活地运用有关语言规则进行交际的效果往往不会立竿见影,不易通过及时的测试表现出来,具有无计划性和不可预测性,学习的效果表现相对滞后,但不易忘记。研究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语言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而语言学得仅限于监控和修正语言,并不能直接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是第二位的。学得是成人在课堂上学习外语初期的典型形式,而习得是婴幼儿获得母语的主要方式,也是婴幼儿在家或在幼儿园同时获得两种语言的主要方式。婴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1) 通过动作和实物直接学习。婴幼儿学习语言始终是将语言与具体的事物名称和动作等联系在一起的,孤立学语言的情况是很少的。婴幼儿看一样东西,拿着它、碰它、推它、吃它、跑到它。那里去、玩它等,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这些事物的名称和动作名称。 (2) 听觉学习优先。婴幼儿学习语言是靠耳朵,不是靠眼睛,婴幼儿是把物体、动作等与声音联系起来,而不是与印在他脑子里的书面字词的图像联系起来。婴幼儿从第一次听到一个词到听懂这个词再到会说这个词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妈妈”这个词,婴幼儿多次在妈妈抱的具体情景中听,逐渐理解其含义、学会发这个词的音,最后才有可能学会在看见妈妈时使用这个词。这一学习过程表现为一个自然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有一种舒畅、宽松 的学习环境。 (3) 整体学习。虽然开始时,婴幼儿对一些名称是分散学会的,但听到的时候很少是孤立的,并且很快就照他听到的那样把这些名称与别的词连在一起用。例如:在新学“帽子”时,总是和听 “戴上帽子,脱掉帽子,你的黄帽子在这儿”、看到相关动作等联系在一起的,“帽子”的声音被恰当地摆到搭配合理的词组中去。而这种词组有些是婴幼儿已经懂得或已经学会使用的。在不同的环境里,婴幼儿学会的词汇可能有很大差别,但词的搭配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对婴幼儿来说,这种词的搭配方式数量是有限的,他们掌握之后可以懂得并且能够不加思索地运用组词成句的各种不同方式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4) 自我纠错。婴幼儿学话时会出现无数错误,但不断地得 到周围人们纠正的同时,也通过他自己不完善的模仿和假设规则、 检验规则来进行自我纠正。同样的声音与同样的物体联系在一起,对同样的声音的组合,听到不是一二十次,而是几百次、几千次,不断地重复和修正一直延续到他们不需要有意地用心识记,直到实物、概念与相应的声音的联系变成了自动化。在这一过程中,成人过多地强行纠正孩子出现的一些错误往往是无效的。来自《0-6岁小儿语言教育》 周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