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最新资讯_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暴力? 专家称根源在家庭教育

时间:2013-12-25 11:29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曹斯 李娇 周密 点击:
分享到:
近一个月过去,重庆女童摔婴事件还在持续发酵。12月20日,摔婴女童的父亲李某在网络上首次公开了女儿的道歉信,昨日,网络又传出女童一家搬家的消息,几次掀起舆论风暴。 11月
  近一个月过去,重庆“女童摔婴”事件还在持续发酵。12月20日,摔婴女童的父亲李某在网络上首次公开了女儿的道歉信,昨日,网络又传出女童一家搬家的消息,几次掀起舆论风暴。
  11月27日,媒体爆出重庆“10岁女孩摔打男婴”视频,之后几日,又相继发生了昆明9岁女孩被同学用改装枪打爆左眼事件、福建莆田14岁少年勒杀8岁女童并抛尸粪池等一系列事件。
  短短10天连发3起孩童暴力伤人事件,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与关注。为何总有愤怒的孩子?是什么让本应天真的他们如此暴力?
  “魔童”频现
  一项对1360位学龄前儿童的调查显示,攻击性行为检出率为11.9%,全国6至11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7%
  “那天我不该打小弟弟。在家里和小弟弟玩耍时狗狗叫了,小弟弟掉下去了。让叔叔阿姨伤心了,请叔叔阿姨原谅。”12月20日,事发近一个月后,重庆10岁摔婴女孩的父亲李某通过“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公开了女儿对小原原及其家人的道歉信。然而,这份迟来的道歉,却不被接受。
  “我今天又见到原原了,医生说原原的状态较好,暂时没有出血的迹象,脸色也可以,会自己咿呀说话了……”
  近一个月来,小原原的爸爸李生忠一直在发微博,公布孩子治疗的最新消息。
  日前小原原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了开颅手术,并获得成功,他的病情好转,得到了许多有心人的祝福。可是至今,人们提起11月底发生的“女童摔婴”案,仍会发出一声长叹。
  那对原原一家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当天下午,一岁半的原原下楼玩耍时被奶奶误留在电梯内,短短5分钟后,他被发现浑身是血地躺在楼下。监控显示,原原在电梯内遭到了同楼10岁女孩的摔打。之后,被女孩抱至阳台逗玩时坠楼。
  11月27日,“女童摔婴”视频被媒体曝光,让人震惊,可没想到几天后,又接连发生了两起未成年人暴力惨案。
  12月2日晚,昆明东川区红土地镇大坪子村的9岁女孩小英(化名)去同学小辉(化名)家复习,却被小辉用家中射钉枪制作改装的枪支打伤面部,造成左眼球爆裂。
  两天后,福建莆田14岁男孩刘某将8岁女孩周小妍骗入公厕内,用绳子将其残忍勒死并抛尸粪池。
  不到10天的时间,连发3起未成年人伤害未成年人事件,触目惊心。
  汪玲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心理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她坦言,我们身边就不乏有暴力倾向和行为问题的孩子。
  “我每个月都会接诊一到两个有暴力行为问题的孩子,一年大概有20个左右。”最近,汪玲华接诊了一个初中二年级的男孩,“这一两年来,他父母发觉孩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回到家后摔门躲在房间玩电脑游戏。生气时甚至会砸东西、拿刀砍桌子。在学校,男孩经常因为与同学发生小摩擦而发脾气,甚至踩别人的东西、掀同学的课桌。被老师批评后,他曾威胁说要跳楼自杀。”
  她还给出了一组数据:最近一项对1360位学龄前儿童的调查显示,攻击性行为检出率为11.9%,全国的6至11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7%。
  为何暴力?
  在2010年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调查中,专家发现,父母过于严厉的惩罚,打孩子,拒绝与否认孩子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重庆女孩摔婴后,人们在追问:一个10岁的小女孩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骇人举动?是什么让她如此暴力?
  随着媒体报道深入,矛头开始指向了女孩的父母和他们的教育方式。媒体披露,这名10岁的施暴女孩也是暴力的受害者。女孩的父亲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和妻子平常会打骂女儿,多少对女儿的性格有影响。邻居也对当地媒体称,小女孩的父母“平常很爱打牌,对小女孩缺乏关爱”,小女孩家经常传出打骂声。
  不少网友开始指责女孩家长,认为“正是父母的暴力催生了暴力的孩子”。对此,汪玲华表示,的确很多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被虐待或被施用暴力的经历,“在2010年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调查中,专家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调查发现,父母过于严厉的惩罚,打孩子,拒绝与否认孩子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所以,暴力孩子频频出现的根源是家庭养育方式和成长环境有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的爱和陪伴不够,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就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果父母严厉体罚孩子、对孩子训斥过多、施暴,孩子会产生负性情绪,甚至进行暴力模仿。”汪玲华说。
  汪玲华还指出,儿童暴力行为的产生也和一些先天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母孕期相关高危因素等,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外力:社会大环境。
  “如今,社会价值判断多元,学习和模仿能力强的少年儿童很容易沾染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网络的繁荣使各种信息无处不在,也使孩子们浸染在信息的大染缸里。尤其是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汪玲华透露,她接诊的出现较严重暴力行为的孩子多数都伴有网瘾。
  汪玲华坦言,充斥暴力的网络游戏、影视、书刊对孩子有着极其深重的恶性影响。如在调查莆田14岁少年虐杀女孩的案件时,警方就猜测,施暴者是在模仿电影情节做出泄愤的行为。
  如何拯救?
  孩子出现暴力行为的苗头,首先应该反思的就是家庭养育方式。但现实中问题孩子多是由学校责令到医院就诊,这意味着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
  怎样才能不重蹈14岁杀童少年和10岁摔婴女孩的覆辙?如何拯救“恶魔孩子”?
  汪玲华直言,孩子一旦出现这样的苗头,首先应该反思的就是家庭养育方式,“儿童暴力总体而言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家庭环境起着决定作用。”
  但现实是,许多问题孩子的家长缺乏相关意识。汪玲华坦言,在她一年接诊的20多个问题孩子中,几乎全部是由学校责令到医院就诊的,这意味着,没有一个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有行为问题。
  汪玲华提醒,孩子一些不良日常行为的苗头若得不到纠正,长期积累,很可能会爆发,产生严重后果。
  同时,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汪玲华认为父母若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教育,很可能会有反效果。因此,针对孩子一般的行为问题,汪玲华建议可采取几种方法进行疏导,“一是隔离法,让孩子做一些枯燥的事情,比如静坐、罚站等,用这种非伤害性的方法来惩罚孩子;此外,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结果,比如孩子拿了同学的橡皮,父母应该让他自己还回去,承认错误并道歉。必要时,应及时寻求帮助,比如咨询学校心理老师,到相关心理机构和医院咨询心理医生。”
  因此,“女童摔婴”事件发生后,其家人的逃避行为以及她的敷衍道歉,在汪玲华看来,都是“反面教材”。
  汪玲华也特别提醒,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自我情绪管理,尽量避免在被孩子激怒时、生气时管教孩子;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气氛,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打架,表露愤怒和矛盾;和孩子做朋友,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陪伴孩子聊天或玩耍,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关怀。
  而据媒体报道,女孩的父亲也开始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赔偿事情完了之后,我就会跟我妻子全身心投入到小孩教育上面,不说每时每刻,但每天都会抽出大量时间来陪陪她,疏导她,让她高兴,让她快乐,让她在方方面面尽量做一个好学生。”
  记者了解到,由于孩子的行为很多与家长本身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有关,有些国家会责令监护人到家长学校学习。如,英国的反社会行为法令就规定,7岁以上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反社会行为,政府即可提请法院作出“父母养育令”,责令监护人到家长学校进行专门培训,写出如何对自己孩子进行管教的心得体会和教育计划,社区工作者定期对家长和孩子进行督促检查,干预时间至少达到12个月。(记者 曹斯 实习生 李娇 通讯员 周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