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请看看低龄儿童入学的利与弊。 玲玲刚过5岁,父母就张罗着给她找学校,希望她早些进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玲玲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父母为了让她早成才、提前入学,涂改了生出年份。父母的愿望实现了,玲玲高兴地上了学。但几个月后,玲玲变了,常常吸着小嘴入校门,皱着眉头出课堂,老师也常向家长反映玲玲学习吃力。为了使玲玲能跟上班,父母下班后不辞辛劳地为她捕导功课。 从此,玲玲整天陷在老师和父母留的作业堆里,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父母也常常因孩子的学习唉声叹气。 近年来,小学校中未达入学年龄的“超前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希望孩子早成才。 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受到了一些有关神童报道的启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神童一样早早进入学校。他们感兴趣的话題是: “5岁半的小女孩洗明一年就学完了小学6年的数学,第二年学完了初中的代数和几何,又用半年学完了初中物理。” “5岁的小津津上了武汉大学少年超智预备班啦!” “王昂3岁就上了小学。”“雷森4岁半上学,门门功课优秀,还是三好生。” 听了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父母会想,既然别人的孩子行,我的孩子也一定行。他们迫不及待地将孩子送入学校,企盼着孩子早成才。 而一些女孩子的父母觉得女孩子成熟早,应早些开始学习。女孩的年龄越小,学习优势越明显,男孩子的学习則是后幼儿大。因此,男女孩子入学年龄不可强求一致,女孩应早于男孩。 提早入学究竞是好是坏,人们为此褒贬不一。一项对100名“超前学生”的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反映出了一些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在问卷中有这样一些问題: 问题1:“您的孩子对上课、做作业感兴趣吗?” 结果是:18%“感兴趣”,65%“一般”,17%“不太感兴趣”。 问题2:“您的孩子在班上的成绩好吗?” 结果是:2%“好”,31%“中等”,56%“不太理想。 问题3:“您的孩子上课40分钟能坚持得住吗?” 结果是:6%“坐不住”,18%“有点吃力”,76%“还可以”。 问题4:“您的孩子在班上年龄小,感觉如何?” 结果是:26%“感到自豪”,5%“感到吃亏”,65%“感到勉强过得去”。 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孩子的表现并没有达到家长所期望的。 父母如何才能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超前教育”呢?我们建议,父母在决定前不妨先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规定孩子6岁入小学? 关于教育之门何时开启的问題,是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全世界各国的小学都把入学时机选定在6岁呢?其中自有其道理,这是人类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智慧结晶。 经验表明,人类学习不同的技能有其“关键期”,它与人类身体各机能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学习舞蹈的时间常定在6~7岁,6岁之前肌体和感觉神经达不到某种发育的程序,学起来效果不明显,7岁之后,又显太晚,教育效果也会降低;弹钢琴与手指发育有直接关系,两三岁未免太早,4岁学习较为适宜;学外语是三四岁开始收效最好,10岁之后若想使外语达到衣国语相同的程度,就办不到了。 知识性学习与大脑发育有关,6岁前孩子的大脑发育不成熟,重量不足1200克,很难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6岁之后入学对他们才是适宜的。孩子各种机能的发育过程,绝非齐头并进平均发展的,对发育快的机能就需要早些给予刺激,对晚发育的机能就是早早刺激它也是徒劳无益的。家长不能认为钢琴、外语可以早学,上学也就可以提前。 2 你的孩子是超常儿童吗? 实施超前教育的对象多是智力超常的儿童。5岁的“大学生”小津津其智商高达190,而智商在]40以上则属超常了。超常儿童占儿童总数的超常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区别在于,当问题和知识达到一定难度时,一般儿童就会给人一种脑筋开动不起来的印象,而超常儿童的脑筋则仍运转自如。因此,儿童是否可以超前进入校门,还要依孩子的智商高低而定。智商的测试由标准化的智力测验获得,如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等。如果发现孩子智商超过140,不妨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接受超前教育。否则,智力一般的儿童还是应该走正常入学之路,切不可高估孩子的能力。
3 超前教育是否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