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家园共育_

竞争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13-10-15 15:04来源:光明网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王梓琴是个5岁的小女孩,吃饭却还要爸爸妈妈喂,做什么事也都慢悠悠的。爸爸妈妈为此很着急,经常唠叨着让女儿自己做事,但都没什么效果。 后来,爸爸的哥哥和嫂子到外地打工了
王梓琴是个5岁的小女孩,吃饭却还要爸爸妈妈喂,做什么事也都慢悠悠的。爸爸妈妈为此很着急,经常唠叨着让女儿自己做事,但都没什么效果。
 
后来,爸爸的哥哥和嫂子到外地打工了,梓琴的爸爸就把哥嫂的儿子明明带回了家。两个小孩在一起后,吃饭时你追我赶,很快就把饭吃完,根本用不着家长再来喂。
 
在搭积木这类益智玩具上,爸爸采取奖励的办法,谁先完成了规定的形状,便对谁进行奖励。梓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慢悠悠的了,而是非常积极地开动脑筋,把积木搭得又快又好。
 
在与琴琴的相处中,明明也把小男孩果敢和睿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琴琴则做事心细、认真,两人性格正好形成互补。通过竞争,两人都不甘示弱,得到的奖励也总是交替上升。
 
竞争,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竞争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最初的竞争性语言便是“我,是我的”、“我的最大”等等。长到3岁以后,儿童的竞争意识会日益强大起来,会不断地参照他人,不断地更改“参照系数”——评判标准,不断地用比较来评价别人和自己。
 
儿童的竞争有时显得赤裸裸的,甚至有点“残酷”,但是这个年纪的竞争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儿童也可以在竞争当中受益匪浅。比如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相处,因为竞争也是人类交流的一种方式,学会面对压力,学会自信,学会应付失敗和成功,学会自我展现,等等。
 
面对儿童的竞争行为,家长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经常鼓励儿童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幼儿自尊的形成及成就动机,并培养儿童勇敢、不服输的个性《但反过来说,如果家长经常教导儿童,一定要考100分、争第一,凡事不能让着别人,反而会使幼儿流于恶性竞争的不良习惯之中。
 
让儿童积极参与竞争是对的,但不应该把“第一”当成竞争的唯一目的,而更应该注重儿童在参与过程中培养的良好品质,如遇事冷静、沉着.性格开朗等。这些个性品质比“第一”重要得多。培养儿童的竞争能力,就要让儿童明白,只有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优秀品质来作为竞争的手段,才能成为竞争的强者。还要教育儿童正确对待竞争,培养儿童的正常心、平常心,做到胜不骄、败不按,有信心、有毅力,学会竞争,适应竞争,在竞争中生存。
 
通过比赛激发儿童的竞争意识,为了激发儿童的竞争意识,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儿童玩一些小的竞赛游戏,使儿童在这些游戏中激发出一定要胜过家长的进取心。
 
竞赛游戏的项目可以多种多样,如比比看谁吃饭吃得快,比比看谁衣服穿得快,比比看谁刷牙刷得快,比比看谁洗脸洗得快,等等。总之,日常生活中可以有很多项目让儿童参与到竞争当中来。
 
在与儿童进行游戏竞赛的时候,最好由父母中的一个(父亲或母亲)与儿童进行比赛,而由另一个(母亲或父亲)充当裁判。在比赛之前,要与儿童商量好比赛的奖惩规则,如获胜者可以有优先选择看电视节目和买好吃的东西的权利。
 
儿童一般都是争强好胜的,尤其如果能通过比赛胜过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时,他一定会倍感骄傲并干劲十足。家长这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好儿童的争强好胜心理,在比赛时讲究技巧。比如让比赛过程激烈一些,让儿童有紧迫感,让儿童感到只有竭尽全力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等,但比赛的结果可以“意外”地输给儿童。这样儿童如果能经常成为获胜者,他便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积极的意识,久而久之,儿童的竞争意识也会增强。
 
其实,儿童是最爱与父母竞争的,因为父母在儿童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如果他能贏过爸爸妈妈,一定会开心一整天甚至好几天,所以,在游戏时,有时父母故意输给儿童也未尝不可。当然,也不能让他“逢玩必贏”,以免滋生骄傲的情绪,父母掌握好这个度非常重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