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蕊乐园—让孩子爱上英语

你目前位置: 主页_家园共育_

杜绝儿童“人来疯”

时间:2013-10-15 14:5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编辑组 点击:
分享到:
家长经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儿童平时挺听话,规规矩矩,也很乖巧可爱。可是家里一有客人来,儿童就一反常态,表现得特别淘气,有时甚至玩具丢得满屋子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
家长经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儿童平时挺听话,规规矩矩,也很乖巧可爱。可是家里一有客人来,儿童就一反常态,表现得特别淘气,有时甚至玩具丢得满屋子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显得很“野”,弄得家长很尴尬。可是考虑到有客人在场,也不好对儿童加以训斥。
 
儿童的这种情形一般被称为“人来疯”。它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它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和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儿童在两三岁时,就开始将自己和周围客体区分开来。这以后,独立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也开始有了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欲望,想方设法让别人注意自己。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
 
平时,儿童的这种需要总能获得满足,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儿童怜爱有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几乎都围着一个“小皇帝”转,对儿童的各种要求也是尽量满足,对儿童表现自己的行为尤为放任,一味鼓励而不加以引导,这就为“人来疯”埋下了“隐患、”。家里来了客人,儿童也想表现自己,引起客人的注意。如果主客交谈而不理睬儿童,儿童就会在心理上觉得被冷落,就会有意识地做出一些偏常行为,实质上是在提醒客人:不要把我忘记了。
 
而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家庭对儿童的管教过于严厉,一举一动都有要求、限制,这就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种压抑。这时如果家中来了客人,儿童就会感到新鲜;而且客人还往往夸奖儿童或与之嬉戏,此时家长又显得比较宽容,不会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儿童。儿童察觉到这种变化,就会利用这“天賜良机”来解放自己,补充平时玩的不足,也可能表现出“人来疯”现象。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来疯”现象会自然消失。但为了让儿童早日进步、成熟,家长平时还是应该抓紧对儿童的教育。
 
辛小强4岁了,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来疯”。一看见有客人来家,他不是登高爬低,就是把玩具扔到客人身上,把爸爸妈妈气个半死。说一些指责和威胁的话,如“你再这样,妈妈不理你了”、“不准乱闹”都没用,好言相劝“一会儿带你出去买好吃的”,也无济于事。
 
针对这个现象,事后妈妈想,儿童这会儿正是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精力也充沛,家人平时都围着他转,培养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而自己平时也忙于工作,与儿童的交流时间也少,平时都是老人带的时候多,想起来自己给儿童更多的是指责和说教,而一味的指责,只会增强他的逆反心理。
 
于是,妈妈决定拿出更多的时间给儿童讲故事、做游戏,并计对性地讲一些有礼貌的小故事,儿子也乐于与妈妈交流。后来再来客人,妈妈便让他露两手“绝技”,或让客人看看他画的画儿,或让他讲个小故事。有了关心和认可,儿童也就不那么张扬无礼了。
 
其实,儿童“人来疯”的初衷是想对客人表示热情、友好,同时也是为了展示自我。如果这个愿望不能被家长理解,反而觉得有损颜面,诚惶诚恐地压制,那么儿童性格中的反面势必指引他将这场“人来疯”愈演愈烈,与他最初的自然表现也相差甚远,甚至成为无理取闹。
 
家长不妨事先多下点工夫,多与儿童交流。比如客人来后第一件事是向客人表演节目,时间为10分钟,接下来是爸爸妈妈与客人谈话时间,双方互不干扰。这样家长尊重了儿童,也积极营造了让儿童充分发挥自主行为的环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