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第一次带着3岁的可可到邻居家玩,邻居家的小女孩玲玲拿出一套精致的“娃娃餐具”和可可一起玩。可可可喜欢那套逼真的餐具了:锅碗瓢盆、土豆面包,甚至还有煤气灶,一应俱全。两个儿童有滋有味地过起了“家家”。 临走时,可可还捧着玩具不肯放手,热情的玲玲妈妈就征求女儿的意见:“能不能把你的玩具借给弟弟玩几天?” 4岁的玲玲不太明白“借”字的意思,妈妈就给她解释说:“这些东西都是你的,不过是暂时让弟弟拿回去玩几天再还给你,因为弟弟很喜欢啊。” 一旁的可可也听懂了,迅速地捡起他的手枪,递给小姐姐。两个儿童就在家长的引导下第一次开始“互借玩具”。 几天后,两个儿童按约定互相还了玩具。由于都尝到了“借”的甜头,他们主动开始了第二轮的“互借”。 这种“互借玩具”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情景教育。两位儿童的妈妈通过简单的引导,让两个儿童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建立起了交往关系,而儿童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享。 当然,家长不仅要多提供机会让儿童得到锻炼,还应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有些社会交往的技能必须是“教给”的,如怎样招待客人,怎样使用日常的文明礼貌用语,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中, 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对同伴的友好行为作出回应,怎样给予同伴以关心帮助,等等。经常向儿童传授这些知识,比单纯让儿童模仿别人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