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中日两国的教育家联合举办了一次夏令营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5千米徒步。孩子的后面跟着一辆大客车,如果谁走不下来,可以无条件上车。走到中途,突然下起了大雨。有的孩子就坚持不住了,陆陆续续上了后面的大客车。好不容易到了终点,当家长们打开大客车的车门,从车上下来的全部是中国的孩子,没有一个日本孩子。 这是为什么?难道中国孩子有问题吗?恐怕不是,是中国的父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事后,日本的教育家评论:“中国人,你们这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中国的教育家也不无忧虑地说:“日本式的教育,是在培养狼;而中国的家庭教育,是在培养性格温善的羊。” 这个故事给中国的家长以怎样的启示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能够自己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一句话,给孩子创造自立的机会。” 其实,婴儿1岁半至2岁时,自立的倾向表现得很明显。例如,在喂饭时,他常把饭勺抢在手中,自己试着使用;走路时反对别人拉着走,下楼梯时也会拒绝大人的帮助;以后逐渐会自己试着穿衣、穿鞋;有时他做不好这些动作,当大人要帮他时,他立即会推开大人的手。这就是孩子最初的自立性的体现,说明孩子有自己去完成某些事情的愿望。孩子长到4至5岁,不但行动灵活了,自立性也明显增强,大多都按自己的主张行动。 家长对孩子的自立性表现,应当给予保护和支持,使其得到早期开发,这有利于将来儿童的智力、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但是,有许多家长对孩子自主性的最初表现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淘气”、“任性”,有意耽误大人的时间。这样自然挫伤和压抑了孩子自主性的发展,是非常错误的。 如果家长对孩子一味包办代替,其结果会使孩子什么都不会干,进而形成依赖性。从智力方面讲,自主性差的人遇事依赖别人,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由于懒惰,他们不愿自已动手做事,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在性格上,他们又表现为意志软弱,胆小怕事,缺乏独立克服困难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上学后,他们也会缺少竞争意识和刻苦钻研、努力进取的精神。 身为父母,在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时,父母不给予帮助,这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孩子有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父母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这件事。作为一个人,他没有摔倒了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他怎样去生存?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就会活得很糟,那他以后怎样去竞争?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家长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去用心。例如,刚学走路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不起来,别人把他抱起来,他哭着趴到原处,嘴里喊着:“妈妈抱、妈妈抱。”这时,妈妈最好用亲切的声音鼓励孩子:“宝宝长大了,会自己爬起来。”孩子会乖乖地自己爬起来,他没有理由再哭闹不止。 当家长突然发现3岁的孩子正在倒一杯茶时,不外乎有三种反应:一是尖叫;二是出一身冷汗;三是悄无声息,以免孩子受到惊吓,然后巧妙地将壶拿开,微笑着鼓励:“噢,你要自己倒吗?要不要我帮忙?”显然,最后一种反应是最恰当的。 一些孩子磨磨蹭蹭不穿衣服,家长急急忙忙给穿上,一些四五岁的孩子吃饭不好好吃,家长在孩子玩的时候忙里偷闲喂他一口,并且还需要好言相劝,他才张开金口……这些都是不应该的。 当然,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让小孩自己去做的,也不应该让他们去做;如果小孩子自己动手就gtl他们陷入险境,就更不应该让他们干了。除了这些情况,小孩子都应该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去办。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的精神,外国的一些做法值得中国家长好好借鉴和学习。 1. 美国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得给父母的庭院剪草、给别人送报,以换取些零花钱。一些家庭还要求孩子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收割机,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人铲除积雪等。 2. 曰本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外面打工挣钱。孩子很小时,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总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是日本父母的根本出发点。 3. 瑞士 瑞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比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被送到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学会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既有讲本土语言的地区,也有讲德语和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姑娘通常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还有相当多的孩子被送到英国家庭当佣人。当她们掌握三门语言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和可耻的。 4.德国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父母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譬如,在孩子1周岁左右,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家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