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是好问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上至云电风雨、日月星辰、太空宇宙,下至海洋生物、河流山川、地核地幔,他们什么都想弄清楚,并且认为家长对此无所不知。从会说话起,孩子就不管家长有事没事,缠着提些稀奇古怪的,或被家长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的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定要正确对待,切莫等闲视之,更不能批评孩子不该提有时连大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 做家长的应该懂得,好问是一种好习惯,是孩子追求知识的开始。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所有取得了不凡成就的人,他们的学识多是从“问”开始的。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半学一半问。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孩子这种好奇好问的天性说到底就是一种渴求知识欲望的“幼芽”,且这株幼芽是十分娇嫩和脆弱的。如果家长能精心保护、耐心教育、科学地为之“施肥浇水”,“除草灭虫”,就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果保护不当,就会使之遭到摧残,甚至被扼杀,这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形成。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从没有停止过问“为什么”。他虽然没有将自己所问的问题都找到答案,然而他所得出来的答案的数量却是非常多的。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一个多日不见的好朋友,发现这位朋友手指的一个关节肿起来了。 “哎呀,你的手指怎么肿成这样呢?”爱迪生关切地问。 “连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朋友苦笑着说。 “连你都不知道?那你没有去看医生吗?” “我看了好多医生,都没有说出一个准确的原因。不过,有超过半数的医生说这是痛风症。” “痛风症?那么什么是痛风症?”爱迪生进一步问。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积淤在骨节里造成的。”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的骨节里取出尿酸来呢?” “他们不知道怎么取。”他的朋友回答说。 “为什么他们会不知道怎么取出来呢?”爱迪生很生气地问。 “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爱迪生回答道。 与朋友分别后,爱迪生急忙回到实验室,立刻开始试验尿酸到底能不能溶解。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里都放入1/3不同的化学试剂。每种试剂中都放入几颗尿酸结晶颗粒。几天之后,他看见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已经溶化了。于是,这位大发明家就有了新的发明问世。这个发明也很快得到实际应用,现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已普遍应用于医治痛风症了。 其实,任何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能否得出正确的答案,关键是要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时,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问的天性。在这方面,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换位思考 尊重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其诀窍还在于家长要有一颗童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是因为孩子问的问题,大人早就知嬗了。站在大人的角度,没什么可问的。正如作家桑姆•金丽所说:“我们的眼睛变得只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对眼前的玫瑰花也不惊奇。”因此要解决的问题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允许他提问,而不应压制和打击。 2. 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尽量给以较圆满、正确的答案,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答案和表扬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较深奥,家长自己也弄不明白,或者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健康,或不便于直接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正确处理,不能打击孩子爱问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谦虚地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但这个问题我也不懂,等我查完书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査书找答案,好吗?” 另外,家长要学会说这样一句话:“我真喜欢你提问题。”对孩子的提问,有时还可以不马上提供答案,而是进一步提出一个疑问和悬念,激起他更强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问了超出他的年龄应知道的事,怎么办呢?这时,家长不要责备他。因为孩子并不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有个家长的做法很好,每逢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时,他就告诉孩子:“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了,到了你15岁的时候,我就会回答你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许以后用不着父母回答,孩子自己慢慢也会明白,但是,这种做法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提问受到了尊重和鼓励。 3. 允许孩子探索 孩子都有刨根问底的天性,不止是亲口问大人问题,有时还把不知道原理的器具拿来亲手试验一下(如拆东西)。家中如果有贵重东西,要尽量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他看到给拆了,千万不要责备他,否则对孩子的好奇心是致命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