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也越来越不够用。尤其是一些白领妈妈,不仅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照顾宝宝也需要许多时间和精力。早上的时间好像是打仗,可偏偏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宝宝老是慢慢腾腾,怎么也急不起来,干什么都要慢半拍。冲突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这天早上起床以后,文女士就在后面催着儿子明明赶快去刷牙、洗脸。要不是文女士在旁边看着,明明不知道又要玩多长时间的水。然后吃早饭,开始还不错,可吃到一半明明就又开始玩,怎么说也不听,文女士就真的发火了。看妈妈发火了,明明开始哭起来,大声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敢了。”文女士说:“我发火是因为你不好好吃饭,那你赶快吃我就不发火了。” 可是明明只是哭着说刚才的几句话,并没有加快吃饭动作。在接下来的其他“程序”中,包括大便、出门上幼儿园,明明一直都是磨磨蹭蹭,结果到了幼儿园后人家已经关门了,文女士上班也迟到了。 这是很多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干什么都不紧不慢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不懂得安排时间,或者说没时间概念。虽然一些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看表的动作, 言语中也不时地会出现“昨天”“后天”“以后”“下次”等用语,但他们却并不能真切地明白这些时间概念的意义。 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时间 孩子3—4岁时,对“过去”“未来”的了解还很模糊。跟孩子提到“昨天”、“明天”,他还勉强可以了解,但是像上星期五、下星期天这样的时间副词,就很难跟他说清楚了。了解与今日时间跨度比较大的“过去”和“未来”,可能要到孩子满5岁,认识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才可以。 为了帮助宝宝尽早理解时间,家长可选择故事书中的事件进展来讲述“过去”和“未来”,利用故事情节的进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如果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一开始可选择时间跨度小,且与生活作息密切相关的故事。比如“小熊的一天”,“小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孩子会因与故事中的主角有共同的生活体验,而接受其中的时间表述。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运用能力,再让他复述比较复杂的故事,从而带入“未来”的时间观念。 利用日历建立时间概念 梁女士的宝宝今年4岁半,很难理解时间中有“白天”“黑夜”这样周而复始的特性,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感觉。比如,梁女士和先生在星期三的时候,答应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玩,但孩子不知道从当天起还要经过多少个反复的白天和夜晚才会到周末,因此感到相当疑惑,老是说爸爸妈妈在骗他,不肯带他去。 于是,梁女士就教宝宝认识日历。梁女士买了一本即撕型日历,把着宝宝的手在星期天的那一页画上一头大象,然后告诉孩子,今天是星期三,每天上床睡觉后可以把当天的那页日历撕掉,等撕到有大象的这一页,我们就去动物园。 这就把“多遥远的未来”这一问题具体化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耐性,还让他对未来的活动产生期待感。现在,宝宝俨然是个小时间规划师了,比如梁女士一家安排星期日去动物园,宝宝会在星期六的日历上画上香蕉和糖果,提醒妈妈前一天应该去超市,为他和小猴子们预备食粮。 家长可以像案例中的妈妈一样,为孩子准备一份数字清楚、图案可爱的日历,作为孩子的专属日历。让孩子每天在格子上画图作记录,比如晴天画太阳,下雨画雨伞,心情好画笑脸,心情差就画愁眉苦脸,或可以画哪一天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就当是用画图写日记一样。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记得每天看看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想一想前天、昨天、明天、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上个星期的今天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三天以后我要去哪里玩、还有几天才会放假,等等。家长可以多问宝宝一些问题,让孩子看着日历数日子,慢慢培养出对过去、今天、未来的时间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