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毅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既适用于教师,也适用于家长。重视每位幼儿的家庭环境,倡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园关系,做到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完成培育下一代的使命。教师作为教育者,要学会同家长交朋友: 积极接触家长,尽量全面地了解对方。要想了解孩子,父母及身边监护人都应进入教师的关注范围,其中包括他们的工作、职务、品格、爱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等。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聊天获得,也可以通过幼儿登记表获得(幼儿园应有比较详细的《幼儿入园登记表》)。其中最主要的手段要靠同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教师要敢于同家长讲话,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想出家长想了解的问题。例如清晨,在认真晨检的同时向家长了解“昨天晚上您们在家里做了些什么”“今天孩子有什么需要我注意的”;离园时主动告诉家长“今天您的宝宝在幼儿园能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我观察到您的孩子小便有些黄,可能有些上火,需要我们共同注意”。 了解家长需要,主动按需提供帮助。教师在工作中要经常了解家长的各种需求,如对宝宝的不同发展期望、对幼儿园工作的不同要求等,最好根据家长的特点进行分类。考虑工作、举行活动时都要想到不同家长的不同需要,全面处理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常常由于我们提出一个统一的要求,发布一个统一的指令,造成一些完成要求有困难的家长有意见,形成矛盾,如果我们在发布指令时能做到“我们希望您……”、“如果……您可以……也可以……”家长的问题就会减少,教师要学会把可能发生矛盾的情况想在前面,避免出现问题后再想办法解决的被动,按需提供帮助会获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 了解家长个性,有针对性地为其排忧解难。自从孩子送到班里,教师同家长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联系沟通得好,就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但是人都是有个性的,人与人之间绝不会都有眼缘,一些家长很容易做朋友,而有些家长就可能难于和其融洽相处。作为教师把爱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位幼儿是职业道德所在,绝不能由于对家长有看法就牵扯到孩子,应利用自己的教育魅力感染家长,从而获得相互信任。班上几十位幼儿中,会有一些家庭有这样那样的特殊情况,作为宝宝的老师应多利用家访、电联、网上沟通的形式主动汇报孩子的成长、进步、问题、需求等情况,同时将幼儿家庭现状了解清楚,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排忧解难。 不回避矛盾,用正确的教育观引领家长。生活中教师同家长是相互依靠的两个方面,但在一个班上,总有个别家长会出一些难题或做出让教师头疼的事情,这时需要暂时在碰撞中求同存异,慢慢用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家长选择和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切记不要正面对抗,特别当对方激动时,教师要保持冷静。过去我们经常在幼儿园开展“热爱孩子赛妈妈”活动,意在让大家了解:教师对幼儿首先要像妈妈那样会关爱孩子,但是教师比妈妈更高明之处应是对孩子有理智的要求和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教育,妈妈的爱多是天性,教师的爱则多为理性。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时常为琐事出现不愉快,一些教师遇到矛盾总是回避,其实一味回避会造成难于解开的疙瘩。我的意见是应直面矛盾,平心静气地解释和疏通,注意不说过头的话、不做绝对的结论,相信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教师把道理讲明,注意应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工作定会取得成效。 尊重家长,虚心学习各家所长。如今的幼儿园到处都是年轻教师的身影,她们有朝气蓬勃的优势,也有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大家应向社会生活、向家长们学习,让自己快速成长。比如有的家庭教育出的宝宝温文礼貌行为高雅;有的家庭亲子和谐作风民主;有的家长从小引导孩子博学多识积极向上;也有家长带领宝宝关心集体。面对班上每一位家长,我们要学会找优势,将其中最突出的内容学为我用。 和幼儿家长交朋友,可以使幼儿园的工作生动和谐,我们也会获得更多职业幸福感。这是我在多年一线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供青年朋友参考。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华新幼儿园原园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