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兰 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我国学前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明显的下滑,直至2005年才回升到1995年时41%的入园率,10年间没有增长。这说明2013年全国学前三年67.5%的毛入园率来之不易,表明了近年来我国学前三年教育的快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引起我们关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988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28.2%,随后有所增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企事业单位改制的影响,1998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38.4%,2001年减少至最低值35.9%,从2002年开始不断增长,2008年达到47.3%。在1988年到2008年这20年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加了19.1个百分点。 2008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为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启动了学前教育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工作,各地也开始思考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相应地采取了一些发展学前教育的新政策和新思路,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开始明显提高。经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08年的47.3%快速提高到2013年的67.5%,5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201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意味着过去5年学前教育的发展相当于在此之前20年的增长速度。 在过去10年,许多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一些国家实行了学前一年的义务教育或一至三年年限不等的免费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前三年入园率的提高。尽管各国情况差别很大,但这种发展趋势是共同的。从2005年到2011年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来看,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从2005年的64%上升到2011年的70%,这6年每年增长大约1个百分点,2009年为68%。可以说,2013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相当于OECD国家2009年的平均水平。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各省市入园率都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省际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差异很大。用2012年小学新生数量和在园儿童数量进行测算可以发现,入园率较低的省份和入园率较高的省份相差约40多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城乡差异也非常大,有15个省市城乡差异在20个百分点以上;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入园率低于全国大约14个百分点。 同时,与快速增长的入园率相比,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滞后。近期进行的一项对5个国家级贫困县幼儿园(班)环境质量的调查显示,有34%-69%的园(班)没有任何大、中、小型户外活动器械或材料;有68%的幼儿园(班)没有设置活动区;有32%的班级作息时间安排和小学相同。幼儿由于没有室内外游戏材料,无法开展游戏,更不可能在游戏中学习或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小学化”倾向极其严重。 因此,保障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普遍提高入园率仍然是今后的重点。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大力度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必须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提高,在完成幼儿园园舍建设之后,为幼儿园配备必要的基础设备和玩具教具,保障幼儿园的基本质量。(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