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让孩子们的世界更丰富,然而记者在乡村学校采访时发现,乡村的孩子们阅读意识淡薄,即便想阅读课外书籍,大多也面临无书可读的境况。 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也是第八个中国儿童读书日,在这样一个与读书有关的特别节日里,本报与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共同发起送书下乡公益行动,希望能架起一座桥梁,把城市中闲置的书籍收集起来,送给乡村里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 调查 “我家的故事书多,有三本呢” 南洼小学是赞皇县张楞乡的一处教学点,有幼儿园和一至四年级的孩子百余人。 下课时间,记者走进该校一年级的教室,孩子们正凑在一起玩闹,课桌上放着学校发的课本,老师通过这些书教他们识字。“你们平常看课外书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们就像炸开锅一样说了起来,稚嫩的童声中夹杂着含混不清的乡音,小小的教室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一个大嗓门的男孩抢着说:“我看。我家的故事书多,有三本呢。”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告诉记者,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一周回家一天,平常都是奶奶照顾他。虽然有三本故事书,但是对他而言已经很多,只是奶奶不识字,只有爸妈回来时抽空给他读一读。 男孩旁边一个瘦瘦的小姑娘瞪着黑亮的眼睛,羞涩地说,“我不看,我家没有故事书。”她说放学回家以后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动物世界,“我觉得有小动物的就是故事。” 没有一个孩子去过书店 在南洼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当记者问到“谁去过书店?”没有一个孩子举手,“谁家有课外书?”举手的只有三个。“你喜欢读课外书吗?”坐在教室后排的王洪洋使劲儿地点点头。对于想看什么书,他低着头玩着手中的铅笔用家乡话说:“《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他紧张地回答,仿佛是在头脑中努力寻找答案。这时候一个活泼的小女孩过来补充,“还有《神话故事》、《寓言故事》。” 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年级十几个孩子,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想看故事书,问是哪些故事书,孩子们具体也说不出来,在他们的印象中,课外书就是故事书,而故事书究竟是什么,他们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故事书,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干瘪的名词。 在被问到的孩子当中,唯一能给记者说出“另类”答案的,只有一名叫李世贤的四年级男孩,“我最喜欢科幻书,家里的那本《恐龙传奇史》可好看了。” 图书室陈列着“古董图书” 张楞乡是保留教学点较多的一个学区,蒲宏小学是7个教学点之一,学校20多年的校舍屋顶开裂漏雨,在学校最好的一间教室里有近5000本的藏书。“这样的藏书规模别说在乡村小学里,就是市里的学校也不多见。”现任校长李伟英介绍,这些图书都是年近60岁的老校长通过各种途径筹集来的。 上个世纪60年代,在煤油灯下,老校长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他知道读书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但这些书现在看有些老旧了。”老校长任书龙说。 记者看到,书架上有一部分汉英词典等工具书,据说是五年前省新华书店捐赠的,但它们依旧崭新如初,没有丝毫被翻阅过的痕迹,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还没有打开塑料包装。“撤点并校后,学校只有四年级以下的学生,这里的很多书显然不适合这些孩子阅读。”虽然每周都会安排各年级到图书室阅读,但老校长说,孩子们能够选择的图书少之又少。 问题 学校无力自购图书 “限于资金有限,农村学校自购图书很少。”张楞乡学区校长刘胜奇表示,农村学校经费有限,而且一般会向中心校倾斜,对于农村教学点,资源相对稀缺。 南洼小学有100多名学生,学前班到四年级,共6名老师,大部分老师都是全科教师,数学、语文、品德、科学都要讲,年纪最大的是二年级的班主任,50多岁的老师负责这个班的全部课程。“老师们也想在课本之外给孩子们多补充些课外知识,但是老师们课余时间很少,查阅资料的途径不多。”南洼小学的校长潘胜军告诉记者,学校最值钱的是三年前添置的一台电脑,老师们只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轮流从电脑上查些课外资料补充进课堂。 该校也曾有一间阅读室,但书籍大多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出版的“老书”。而如今就连这样的图书室也难保全,由于教室紧张,去年简易阅读室被腾出来做了幼儿班的教室。 家庭对阅读重视不足 学校购书能力不足,依赖家庭补充也几无可能。南洼小学校长潘胜军坦言,“在乡村小学,尤其是山区学校,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祖辈们连检查孩子作业都成问题,更不要说督促孩子课外阅读了。”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也基本停留在“考出好成绩”,很多家长把课外书当做“闲书”看待,甚至杜绝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在蒲宏小学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来接孙子的张姓老人说,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每年春节回家一次,平常都是她带孙子。提到课外书,张阿姨有点茫然,觉得刚上大班的孙子用不着看书。张阿姨说,每年春节回来,儿子儿媳都会带回来很多东西,衣服零食占了一大半,但是从来没买过书,但她觉得无可厚非,“孩子在学校学的就不少了。” 村民孙先生的孩子读一年级,平常他在附近打零工,孩子主要由妈妈管。谈到孩子读课外书的问题,孙先生直言:“没想过那么多。”孙先生说,自己从小没有读书的习惯,家里书不多,也没想过给孩子买书。“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够了,课外书读不读也无所谓。”在被问到孩子大一些会不会考虑给孩子买书时,孙先生摆摆手说:“没必要吧。” 图书捐赠缺乏针对性 “孩子们不能少了阅读。”在有着18年语文教龄的张楞学区校长刘胜奇看来,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可以让孩子们开阔视野,修养身心,从最实际的角度看,阅读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刘胜奇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如果从小在家庭中阅读欠缺,入学后也应该及时进行补充。“但目前乡村学校在课外书籍方面确实十分欠缺,如果城市里的图书能够流动到乡村来,对孩子们来说是件最幸福的事情。”刘胜奇坦言,此前一些乡村学校也接受过一些捐赠,但是他说,“一些企事业单位捐赠的图书复本率(一种图书捐赠多本)较高,而且很多并不适合孩子阅读。如果能通过城乡学校手拉手的形式,把城市学生闲置的图书有针对性地捐助给乡村孩子,可能会更实用。” 呼吁 一起给乡村孩子捐些图书 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为了让乡村的孩子能读上更多的图书,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请把您手中闲置的图书捐送给他们吧,让我们用书香去点亮他们的童年。 我们期待城市的学校能和乡村学校结成手拉手的对子,用孩子们的爱心在乡村建起一个由你们命名的图书室;我们希望城市家庭将闲置的图书拿出来,流动到乡村发挥余热;我们也欢迎手头没有闲置图书资源的爱心团体、爱心人士,购买些图书为乡村的孩子送上知识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