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在1.5〜2岁时,大多能了解父母所要表达的基本含义;而5〜6岁的孩子则有整理自己房间的能力。但假使父母错失时机训练孩子随手收拾的习惯,往后要教导就会更不容易。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动手做自己的事应从3〜4岁开始,由于此时的他们已萌发自信心和独立性,所以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动手完成,而父母亦可通过训练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避免凡事包办 孩子自理能力是否良好,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孩子不懂事,不能做那么多”、“课业要比家务重要’’等诸如此类的话语不可经常挂在嘴边,这无疑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因此,父母应从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做自己分内的事.如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倒水喝、自己穿鞋子、自己吃饭、自己折好衣服等,让孩子从中培养自理能力。 表扬多于责骂 当孩子要求做某件事时,父母应信任孩子有能力完成,甚至孩子若出现天马行空的想法时,父母也不应阻止,而是让他们去尝试,以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并且,表扬应多于责骂,让孩子有信心去独立完成一件事,以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与尊重,这将能提升孩子的思维模式,使其信心倍增。 培养责任心 当父母教导孩子自理生活能力时,便意味着“要为自己负责”。例如,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脱下的衣物、喝过的水杯奶瓶、床铺及书桌……同时也要教导他们负责任的重要性。 “家庭共识”的建立 培养孩子“家庭共识”的观念,除打理好自己外,也要懂得为家庭付出,如帮忙擦地板、整理桌面、收拾衣物、随手关灯、地板脏了随手擦等,从家中开始训练他多做一点,以维持家庭公共区域的整洁;久而久之,孩子除了能自我打理外,也会希望环境更好而懂得为他人付出。 放手让孩子做事 当孩子具备生活能力时,父母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从中体验成敗,为自己增加生活经验并建立自信。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能佐证这项观念。朋友的五岁女儿亲手栽种了一盆兰花,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并辛勤浇花,甚至要求妈妈买相关书籍让她学习培育方法,当她看到兰花一点一点地成长时,心中总会出现莫名的感动;直到兰花开放时,孩子也十分惊讶是自己一手培育出来的。对此,专家认为类似像这种体验劳动的乐趣,可让孩子进一步认识自己,使其产生成就感。 来自《父母为什么教出小皇帝》 王擎天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