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你使用一辈子,英语,祸害你一辈子”、“中文没有学好,英文也没有学像”、“哑巴英语,没法开口说爱你”…… 最近掀起的一股反思“英语热”浪潮,让社会各方的关注焦点再一次对准了“英语教育”。更有甚者提出“学英语使中国教育质量遭毁灭性打击”。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市民,了解他们的看法。 采访中,不少市民提起自己十几年寒窗苦学英语,都感叹“一把辛酸泪”。而对于前仆后继,一代比一代更早学习英语、花更多精力学习英语的现象,不少市民疑虑重重。 哑巴英语 只能写不能说 据最近一项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也不会超过5%。对照当下普及英语教育以及全民学英语的现状,这难免让人感叹十余年的英语学习最后不过是“一场空”,不少人悲哀的发现过往学到的基本都是哑巴英语,而哑巴英语和没学过英语几乎没什么区别。 “前段时间去国外旅游,才发现自己的英语真真是白学了啊,开口只会说‘Hello’,闭口只能说‘Goodbye’,太让人汗颜了。”市民孙多华告诉记者,最开始她还信心满满,想着读书的时候英语算是自己的强项,曾经还是英语课代表。当她试着和老外交流了几次后,却感觉深受打击,“外国人说什么我听不懂,我说的英语外国人也听不懂,太挫败了。” 孙多华无奈地感叹,现在的英语教育都太功利了,即使有一些听说训练,也是以应试为准绳,钻技巧而轻实操,最后大家热热闹闹一路学下来,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能力强点的能在不开口的情况下写一写、读一读,要“真刀实枪”交流的时候,就根本打不起仗。 被桎梏的语言工具 功利化的英语教学往往只重分数,而忽视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学习。不可避免,这样的学习最后只能是桎梏了英语,并不能让这一语言工具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你如果拿张英语试卷给我做,说不定我还能考个七八十分,但是你要喊我实际运用,估计就很难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三年的市民向晚晴告诉记者,学英语、背单词的日子贯穿着她读书生涯的始终,其中不为人道的“痛苦记忆”依旧鲜活,“把各种答题思路、答题技巧反复练习,几乎烙进了骨血,然而也仅止于此。” 对于向晚晴来说,曾经对英语的定义只是一门考试科目,而如今因为工作需要,她又将重新审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用处,“在职业规划上,如果想上一个台阶,必须过了英语口语这一关,我现在是尽量跳出中学、大学学习英语的惯有思路,从头开始培养语感,加强口语表达的学习。”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学习英语的本质是掌握一项语言工具,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最终只化作了试卷上的考量分数,最后或因为需要重新学习“说”的功夫,或置之脑后发霉生锈。 低龄学习 少儿英语“虚火旺” 一面是完成十几年英语后几乎毫无用处的苦恼,另一面则是依然 “高烧不退”的学英语热。近年来,这把“火”甚至还有向越来越低龄人群蔓延的趋势。 80后市民赵晓天的小孩刚满4岁,他已经开始准备把小孩送进少儿英语培训学校。“早一天熟悉英语环境,对以后英语学习只有好处没得坏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每一个做家长的心愿。”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被英语“荼毒”了十多年,最后参加工作也没地方需要用到英语,但是至少当年高考(微博)就以英语高分的优势考上一本院校,“除非英语变成非考选学科目,不然不论最终能不能学以致用,大家都不可能放松这根弦。” 除了新兴的学前英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外,在我市,不少针对小升初的少儿英语也依然坚挺。“不管小学英语统不统考,只要中学英语教育体制不变,那么该怎么学还得怎么学。”市民李丽的小孩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她告诉记者,她其实也非常主张对小孩英语能力的培养,希望小孩从小练习,说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小孩精力有限,不可能又培养了口语,又掌握了考试技能,所以只能偏重一样。而如果想以后进入好的初中,光靠学校课本上教的英语,孩子在‘小升初’时绝对无法通过入学考试的。” 记者手记: 在当前国际化的大潮中,英语该不该学?当然该学,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学。毋庸置疑,英语首先应是作为一项语言工具来学习,如何弱化英语的应试教育功能,强化其语言教育功能,把其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让全民学英语走上更加合理的道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十年寒窗学英语,精力以及金钱上的高投入,只会最终落在几个考试分数上的低成本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