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一种颠覆经典的“黑暗童话”大行其道,不少经典的童话也改变了结局,比如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丑小鸭》,最后它不是变成了天鹅而是成了盘中餐——烤鸭,让人直呼“毁三观”之余,引发网络大讨论。 暑假即将过去,孩子们除了收获游戏的欢乐以外,积累的读书笔记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你的孩子读的是什么书?你为孩子选择的书是不是适合他阅读?他最感兴趣的内容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本市少儿图书市场。 盘点儿童读物市场怪象 怪象1 经典童话被“黑暗”网友直呼“毁三观” 白雪公主没有和王子在一起而是和小矮人成了一对,睡美人变成了复仇女巫,灰姑娘疯狂报复继母和姐妹……这些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经过另类解读,成了靠“另辟蹊径”吸睛的“段子”,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看的书全是类似这样的故事,你会放心吗? 最近,一种被称为“黑暗童话”的故事在网络上悄然走红,这类“黑暗童话”或是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将经典童话进行解构性拆改,或是借用大家熟悉的童话角色进行改写。据百度“百科词条”,“黑暗童话”为童话的另一面,它相比于传统的童话要更加现实,在某些时候会让人觉得恐怖,让不少接受不了的网友大呼“毁三观”。记者在图书大厦拿着两个版本的丑小鸭故事,随机采访了10名家长。其中,7名低龄儿童的家长明确表示不会让孩子看这样的“黑暗童话”,1名小学学生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其余2名家长表示说不清楚。 “童话结局的美好就在于给孩子希望,像《格林童话》个别片段也有些‘黑暗’,但经过主人公努力,都能换来美好结局。而‘黑暗童话’让孩子们片面地直面阴暗,这会扼杀他们的期望,放弃努力,”家长陈女士表示,“就算是为了教育小孩不要离家出走,也不会选择这么残忍的方式。” 怪象2 儿童书籍太“早熟”爱情宫斗进校园 凌女士在给上初一的儿子整理书包时吓了一跳,孩子的书包里装了一本漫画杂志,画面及文字描写颇为“大胆”,口味实在有些“重”。“现在这个读图时代,孩子喜欢动漫无可厚非,我并不反对孩子看漫画。可没想到现在的动漫这么前卫。”经过一番考察,凌女士的担心更多了几分,“现在的孩子们的书都太早熟了,我在书报摊随便翻了翻几本漫画书,从封面到内容女孩穿得都很‘清凉’,男孩不是暴力,就是很‘娘’,就连芭比都是丰乳肥臀……” 儿童书籍“早熟”,已经成为儿童图书市场上一个明显的趋势。在图书大厦的少儿图书区,中国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侦探和科幻类儿童读物、童话类读物、科普类读物各种少儿书籍不一而足,但《雨季微凉时》《同桌冤家》等关于少男少女爱情和孩子们勾心斗角的书也占了大半书架。一位书店老板也告诉记者,现在儿童书籍也很“潮”,眼下流行的宫斗、盗墓等元素儿童书籍中都能找到。 怪象3 万种图书门类多家长孩子挑花眼 《聪明豆》、《熊出没》、《世界经典童话识字版》、《世界名车》、《神笔马良》、《青蛙王子》、《李白诗集》……记者随机采访孩子家长发现,现在的孩子读书,有点杂。 “虽然有的图书会标明适合的年龄段,但是多数时候不知道该给孩子买什么书。”孙先生的女儿今年八岁,因为一直希望孩子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在买书的投入上一直不遗余力。但面对动辄万种图书,不同的门类,每次选书都让他纠结不已,甚至犯了“选择困难症”。是选休闲游戏类的还是选知识普及型的?是按照孩子喜好选还是培养一项专业兴趣?是按照销售排行榜选择还是依据买家推荐榜?“最开始在图书网站买,一个是检索起来比较方便,再有有推荐榜,也有买家的评论参考,但后来发现经常是‘看上去很美’,书拿到手才发现不适合,不少评论夸大其词。”孙先生后来听朋友“揭秘”才知道,不少好评是“书托”刷的。 网上买书不靠谱,孙先生转向去实体店选购,但是书店里的少儿书籍汗牛充栋,经常转转就挑花了眼。最后的结果是孩子这星期在看探险类小说,下星期就在复习经典童话,今天还在钻研铅笔彩绘技法,明天就在探索世界百科。“说得安慰点是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其实就是逮到啥看啥,没什么规划。有的时候也能收获惊喜,但是看了大半觉得‘鸡肋’没‘营养’的也不少。” 怪象4 家长偏爱进口书外国月亮比较圆? 陈女士最近很忙,她在给两岁的儿子小宝翻译绘本。这套《小袋鼠故事》是她托朋友从英国带回来的。里面讲的是各种动物的成长故事,画风细腻。其实讲述各种动物生活习性的故事书国内也有很多,陈女士为什么如此不辞辛劳地自己翻译呢?“国内的书太说教,孩子们不容易接受。还是国外的儿童书好看,在这一点上我确实有些‘崇洋媚外’。” 调查显示,引进版儿童读物一直是国内畅销书排行榜的主角。记者在当当网图书榜“婴儿读物近7日排行榜”中看到,排列前10位中,有8本是引进图书,2本为本土图书。而在“幼儿启蒙类图书排行榜”中,排列前10位的,其中有9本是引进图书,只有1本是本土图书。在新华书店儿童读物区,一些国外引进的图书,如《哈利·波特》《可爱的鼠小弟》《名侦探柯南》,以及一些日韩漫画书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它们被放在儿童专柜比较显眼的位置,不少孩子都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这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书。 采访中,有的家长表示,目前一些国产儿童书籍不如引进书亲切,特别是在行为教育方面,一般都站在成人角度,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都是诸如“谁做的对呢”“这样好不好呀”之类的。而国外的此类故事更人性化,一般都是通过一个整体事件,其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法和态度,故事里孩子不是唯一做错事的人,有时候爸爸妈妈也是做错事的人,这样的教育变得生动、有趣,甚至父母也可以从故事中学到教育的艺术。 怪象5 “正统”书籍虽受捧繁荣背后缺创新 记者走访津城书市发现,在少儿图书领域,中外童话故事、儿歌、科普书籍和传统文学读物几乎是家长们的最爱,绘本类、艺术类图书由于家长们的热衷,销路也不错。记者在多家书店的少儿图书区域看到,经典童话仍然占据了大部分书架,是家长优先选择的主要类别。原创作品则集中在曹文轩、杨红樱、郑渊洁、秦文君等几个知名作家的作品。繁荣背后,也折射出儿童文学创新不足,选择太少。 而通过在书店、图书馆与学生们交谈,记者发现现在小朋友读书的口味有点“重”。少儿畅销书籍基本分为两类,一是针对女生爱读的少女情感类,第二类就是男生爱看的打斗冒险类。相对于《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中外经典少儿读物,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那些校园故事书,甚至是带有恶作剧、暴力、色情情节的“小说”或漫画。而玄幻、宫斗、盗墓则是中学生们的大爱。像《窗边的小豆豆》、《赛车总动员》等在世界有广泛影响力的少儿读物,孩子们一般是在家长的引导下才会去选择。 这样的销售状况也折射出,现在的儿童书籍没有抓住儿童心理,缺乏吸引力的现状。为了追求畅销,不少童书中满是恶搞、早恋、暴力、悬疑等“快、浅、刺激”的内容。这些故事书抓住了孩子猎奇的眼球,但也打破了孩子的价值观。 呼唤儿童图书分级制 ——访网易读书频道主编田志凌 电影分级,其实图书也应该分级。多年前,美国媒体曾呼吁严格推行图书分级,以避免儿童及青少年过早接触不符合年龄和心智程度的书籍。近两年,国内一些作家、学者也发出了类似的呼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也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 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点都不同。比如,9-10岁,接受并认同性别差异及社会期望。这个时候对性别角色分工的图书比较感兴趣。到11-12岁,男孩更多关注探险、悬疑类图书;女孩更多趋向描写细腻情感的书。可以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在孩子的儿童时期,正面的引导更有利于他们美好心灵的成长。分级阅读对少年儿童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是保护,让他们在心智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远离暴力、情色、黑暗等一些不良影响。 当然,分级阅读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相当复杂。分级阅读要有成效,为广大少年儿童及社会所接受,必须要有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这需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社会学家及出版机构、学校等相关机构共同深入研究制定。 业内人士谈儿童阅读 什么样的书 适合孩子看? 微信公众号二叔(“爱书”的谐音)凭借每日一篇高质量的书评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喜爱,记者就“如何为孩子选书”的问题采访了二叔背后的出版业专家李先生。 “还是得按年龄分,尤其是低龄段的孩子,也许半岁之差在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上就有很大差别。我个人觉得,家长最好是去实体书店与孩子一起看书选购,在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家长帮助判断、筛选一下。” 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爸爸,李先生以儿子为例现身说法:“孩子三岁前主要是看简单的绘本,其中大人读来觉得非常温馨、非常感人的书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其实几乎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反倒是情节极简单、画面色彩对比强烈的一些书。而且孩子更喜欢让大人给他讲书,你讲得简单有趣,他就更喜欢一些,讲得平淡应付,就很难让他感兴趣。所以我觉得在小年龄段,重要的还是亲子共读,是家长对孩子的陪伴,给他养成读书的习惯。至于内容其实不太重要。” “小学以后的孩子由于逐渐识字,我还是推荐让他们多读经典的作品比较好。毕竟孩子在这个阶段阅读时间有限,不能在二流作品上浪费太多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经典的外国儿童文学涉及到一个译本选择的问题,现在大多是民营图书公司在翻作公版的儿童文学名著,译文上几乎都是剪刀加糨糊,对孩子的伤害其实很大。经典作品还是要找以前名家翻译的权威译本。”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决定孩子的世界”,李先生感慨,现在的孩子早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更要注意不要过早地用成年人的视角和功利化的思路干扰孩子的世界,还是要给他阳光,给他正面的东西,这样社会才可能在他们身上越来越阳光。“其实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很幸福,那时虽然孩子能看的书很少,但因为没有商业化的粗制滥造,儿童图书反倒几乎本本是经过了时代筛选的优秀精神食粮,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知识性强,绘画上很多也都出自大家之手。比如那时众多的小儿书连环画,故事书《365夜故事》、林汉达的《上下五千年》,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严文井主编的‘幼学’系列(《幼学古诗百首》《幼学童话百则》《幼学民间故事百篇》……)现在反倒生产不出这样的精品童书了。” 一直坚持“与世界同步高端阅读”路线的新蕾出版社十余年来始终坚守“新蕾品质”,以小而有特色、不破水准的选书眼光受到市场认可。该社相关负责人陈晓梅也和本报读者分享了她的选书建议:“为孩子选书,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是应选择主流、温馨、励志、积极向上的图书,应该有点‘文艺范儿’。寓教于乐是关键。” 对于一些家长认为引进版的图书好于国产图书的观点,陈晓梅表示目前国内不少优秀的少儿图书创作不输国外作品,比如他们组织国内的环保专家原创的“写给中国孩子的环保启蒙书”,收录了PM2.5、水、大气污染,土壤保护等孩子们身边的环保现象,就很受孩子们喜爱。再有,相对于国外故事,像曹文轩、杨红樱等作家创作的作品更符合中国孩子的心理和阅读习惯,更接地气。一味崇洋媚外也会屏蔽掉孩子接受优秀作品的机会。 她建议,如果家长对选书“心里没底”,不妨选择几个权威的专业榜单“按图索骥”,比如“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署向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等权威奖项,因为有专家把关,基本保持了“视野广、水准高”的一贯品质;还有一种办法是认准一些知名的出版社,例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新蕾出版社等,这些专业出版社为维护品牌,出版书籍都经过严格把关,能够保证图书水准。慎选一些中小出版商商业化运作的流行读物。另外,选择名家的书也是一招,除了经典的名家以外,现在比较受推崇的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的作品也普遍受到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