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上哪所学校了?”又是一年入学季,这是许多“幼升小”或“小升初”家长[微博]们见面的第一句话。“这是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校”,家长们有的为申请公办学位而东奔西跑,有的则为跨片区择校而绞尽脑汁…… 划片招生,是落实教育公平政策,减少择校动力,减轻家长负担的必然选择。今年,海口计划招收小学一年级新生和初一新生共计5.7万余人。然而,在家长公认的优质中小学校中,公办学校可提供学位约5000个,也就是说,约九成学生与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无缘。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多数家长不得不顶着强大的经济压力为孩子选择优质民办学校,否则“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期待就将落空。 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些家长在感叹“孩子上学不容易”的时候,也对海口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提出了质疑。 现象1想进一所好学校真难 镜头 为学位 提前3年准备 7月18日上午,阳光温和地照在海口市琼山区第六小学,假期校园的宁静被前来报名的学生家长打乱。招生接待服务窗口处,工作人员正耐心认真地核对着登记信息,因材料不全而被拒绝的家长则显得有些焦急。 “这原是一所村办学校金花村小学,2008年升级为区直属小学。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校容校舍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学校整体环境设备、师资力量等,仍与市直属优质学校有很大差距,今年的报名情况不太乐观。”琼山六小校长郑宏禧忧心忡忡地说,今年琼山六小的招生计划为180人,但截至7月15日网上报名系统关闭,报名的学生仅50余人。 郑宏禧分析,网上报名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片区内的学生家长主动放弃申请,选择“择校”;二是根据海口市教育局统一发布的招生工作方案,新生申请公办学位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报名时需提供的户口簿、居住证明、出生证等相关证件,一般都需要提前准备,因此,“准备不够充分的家长耽误了网上登记的时间”。 “例如房屋租赁合同需满两年这一项,估计很多人都不符合条件。”已成功进行网上登记的吴先生说,他早在3年前就开始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奔波。 吴先生和妻子都是广东人,3年前来海口打工,至今未落户。不过,刚到海口时,吴先生就曾四处打听公办学校的情况,当得知海口实施免试划片入学的相关政策后,他第一时间办理了暂住登记、租房合同等手续,并将3岁儿子接到海口上幼儿园,准备将来在海口读小学,只是当时他并不确定儿子将被划分到哪所学校。 吴先生的住处离琼山二小、三小、六小都不算远,他心中较理想的结果是进琼山三小,但最后被划分到了琼山六小。虽然对学校不是十分满意,但为避免耽误儿子上公办学校,他还是第一时间为儿子进行了网上登记。如今看到很多家长在报名关头因材料不全而将被分流到民办学校时,他庆幸自己提前做了准备。 镜头 为择校 连续奔波数月 家住海口市龙昆南路现代花园小区的陈先生就不像吴先生那样顺利了。陈先生说,他居住的片区内没有一所让其较为满意的公办学校。为给今年小学毕业的儿子争取到优质初中的学位,他可谓是煞费苦心。最开始,他打听到海南华侨中学招收艺术特长生的政策,帮儿子报名参加了选拔考试,但考试未通过。随后,他又让儿子参加了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连续数月,为儿子上学的事情,陈先生坦言“没少操心”。 谈起“帮儿子择校”的经历,陈先生感慨颇多。陈先生说,在他的亲朋好友中,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印象就是“海口的优质教育资源实在太少了”。 “比较公认的好学校也就那么几所,优质学位资源十分有限,想进好学校太难了,要么提前买下"学区房",要么托人找关系,要么交高昂费用进民办学校……”陈先生说。 原因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紧张优质公办和民办学校学位总数占比不足20% 作为省会城市,海口聚集着省内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也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今年4月,海口市龙华区首批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达标验收,区域整体教育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就海口整体状况而言,不少接受采访的家长认为,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十分稀缺。 1988年,海南建省之初,海口优质公办学校寥寥无几。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金伯康是1994年从外省来海口工作的。在他的印象中,当时本地家长包括许多教育界人士,对教育都不够重视,“当时社会比较公认的优质学校有海口市第九小学、海口市二十五小、海口市第一中学、海南华侨中学等,但其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与其他教育发达城市相比,如北京、上海等,仍有很大的差距”。 之后,海口市级财政支出不断向教育领域倾斜,海口市英才小学、海甸二十五小、滨海九小、滨海九小西海岸校区等相继建立。2005年,海口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海口市优质学校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将新建、改建、扩建20所优质中小学校。 遗憾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的涌入,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速,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上好学校”的需求。 有细心的家长统计过,按照海口市教育局今年公布的中小学新生招生计划,全市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可提供学位5.7万余个,其中,家长们公认的优质公办学校,如滨海九小、滨海九小西海岸校区、海府二十五小、海甸二十五小、英才小学、龙华小学等,可提供优质学位5000余个;优质民办学校,如湖师大附中海口中学、寰岛实验小学、景山学校、国科园实验学校等,可提供的优质学位也是5000余个,优质学位总数占比不足20%。 “上好学校”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也为地方教育发展和管理带来了难题。 “以琼山府城片区为例,这里撤镇设街道办之前原只是一个镇的辖区,总人口却有20多万,公办学校再怎么扩张,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更何况,城区用地越来越紧张,教育用地得不到保障,想迅速增加公办教育资源谈何容易?”7月19日上午,在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办公室,副局长蔡章富看着一张教育资源分布图,沉思良久。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是教育管理者面临的难题,更是家长们的心头之痛。 现象2片区内找不到满意学校 镜头 买房才发现 上学是问题 “海口优质中小学学位资源的增长速度,严重滞后于同时期的海口城市发展脚步。”1980年代来到海南工作的陈先生深有体会,即使是现在公认的优质小学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海甸二十五小,都是近几年才建起来的。 以琼山府城片区为例,自2002年琼山撤市设区至今,10多年间经济突飞猛进:南渡江沿线陆续建成了绿色佳园、江畔人家、滨江帝景等大型社区;传统商业街中山路向南贯通,连接椰海大道,中山南路两侧的鹏盛家园、福祥家园小区,如今都有相当规模的入住人群;高登街实现西接龙昆南路、东连滨江东路,商业价值倍增…… 与城市迅猛发展不相衬的是,“优质中小学资源少得可怜。”即将入住凤翔东路江畔人家小区的刘先生甚是苦恼,买房子的时候,感觉这个片区房价相对便宜一些,但现在才发现这个片区找不到一个令他满意的小学。 镜头 只有两学校 可供家长选 海口市在西海岸的开发建设中,先后配套了海南华侨中学初中部、滨海九小西海岸校区。而在其他片区的开发建设中,鲜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跟进。 比如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浪潮中,金盘工业开发区应运而生。为了推动开发区的发展,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国联通(600050,股吧)海南公司、海口市中医院陆续跟进,落户于此,开发区也日渐热络。但是在金盘,优质的公办中小学资源配套步履缓慢。 一到入学季节,家长很是纠结:方圆数公里的范围内,公办中小学只有金盘实验学校、城西中学可供选择,“这两所学校近两年办学条件改善了不少,以前家长看了学校后都直摇头”。 原因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市直属优质公办学校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及海甸岛 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划片招生方案也遭到了部分家长的质疑。其中,最大的质疑声就是:优质公办教育资源明显分布不均,划片招生造成区域之间的不公平。 目前,海口市直属的几所优质公办学校主要分布在西海岸片区及海甸岛区域,如滨海九小、滨海九小西海岸校区、海甸二十五小。 区直属的优质公办学校如海口市解放西第九小学、龙华小学、十一小、农垦一小、英才小学、龙峰小学等,主要分布在龙华和美兰两个区。 而琼山和秀英两个区部分城乡结合部区域,几乎没有一所令家长普遍满意的公办优质教育资源。 “中小学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并非海口独有。”业内人士认为,海口的主要问题是优质中小学资源稀缺,区域分布不均衡,“因此,对部分片区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划片入学有失公平”。 家住金盘片区丁香花园小区的高先生对此就颇有怨言。“划片入学的初衷是维护教育公平,为孩子们提供均等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机会,但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教育公平如何实现?”高先生说。 在海口国贸上班的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两年前,他为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打算在海中附近买一套“学区房”。经四处寻访打听,最终看中一套100多平米的3居室,可一问,开价竟然150多万元。“这样高价的学区房,一般工薪阶层实在买不起。”宋先生无奈地说。 事实上,部分家长的“择校”行为也给教育管理者带来了难题。 “去年开始,海口严格执行"阳光招生"工作方案,明文禁止违规择校,但通过各种关系递交择校申请的情况还是不少。”海口市教育局负责招生的一名工作人员坦言,每年招生阶段,负责招生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倍感压力”。 此外,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向记者透露,由于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稀缺,帮助家长获取优质学位指标的“黄牛党”很吃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