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疾病的预防措施越来越严密,最常见的方法则是预防针的使用。但是有的宝室却因为打预防针方法不当,或者打针后父母不适当的措施,影响了预防效果,有的宝宝甚至出现了不良反应,加重宝宝其他病的发展。因此,父母应该了解打预防针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方法。 通常大家认为预防针是任何宝宝都可以接受的,但是事实上,预防接种并不是每个宝宝都能进行的,如患心、肝、肾疾病,或患结核病、大脑发育不全、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和曾经预防接种后发生过敏者,就应禁忌打预防针。另外,接种部位患有皮肤病或发热体温超过37.5℃以及重病久病初愈者,也应暂时缓打。 值得父母们注意的是,疫苗通常也是一种细菌,在注射到宝宝体内时,需要一段的适应期,而在注射前也要保证宝宝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在接种前一周内,就要保证宝宝的休息,暂时不要洗澡,避免感冒。打预防针后,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鱼、虾等容易导致身体过敏的食品。有的婴儿因过敏体质,在打针后可能发生皮疹、瘙痒、局部红肿、起水泡等,可服用一些扑尔敏或银翘解毒片即会好转,不必担忧和惊慌。但要注意防止宝宝搔抓,以免感染。打针后,有的出现短时间的轻微发热,精神不振,食欲稍差或哭闹不宁的反应,可多喂一些开水,不必特殊处理即可恢复。极少数小孩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在宝宝打预防针后,父母经常犯的错误是,针头刚拔出,父母想减轻宝宝的疼痛感,便用手不断揉摸或按摩注射部位,事实上,这种做法对宝宝有害无益。因为,大人每天接触很多地方,必不可少沾染上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如果直接用手抚摸针眼,病菌很有可能沿着尚未闭合的针眼进入皮下组织或血管,引起局部组织的感染、发炎,严重时可并发菌血症、败血症。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最好不要用手直接帮宝宝揉针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