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大家庭里,祖孙几辈,七大姑八大姨,叔叔婶婶们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家长外出中种庄稼,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照看着,孩子们看着这个姑姑做饭,那个婶婶洗衣裳,觉着很亲近,很自然,太阳落山,爸爸妈妈回到家,孩子们又和他们见面了,这种家庭分工保证大家庭祖祖辈辈互相照顾,世代繁衍,从感情上来说,孩子们既不会和父母们分离,也和家里人都有感情。 在现代社会里,尤其在中国,太多的父母们离家外出,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是迫不得已的和孩子们分离,把孩子交给上一辈,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来抚养,这就是当代的“留守儿童”。 孩子天生需要温暖与亲情,他们会从自己身边的照顾者那里寻求温暖,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依恋,如果这个依恋对象是父母,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会更加平稳和健康,生活道路会更加坦荡。在所有孩子们的亲人中,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扮演这最为重要的角色。有一句笑话“姥姥家的狗,吃饱了走。”孩子走到哪儿,还不是父母身边?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记事,可以随意交给其他人来抚养,其实小孩子一出生就有记忆,只不过在最前两三年积累起来的记忆不能够保持到成年,我们不可以低估了幼儿与生俱来的丰富感情,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朋友和老师。 全社会各级政府,应该关注祖国的下一代,更要关注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把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倾注在他们身上,因为明天他们是祖国的脊梁和支撑。 |